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篇
教育   9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共和危机下,昌明国粹说盛行于1922年的五四思想文化界。鲁迅的《白光》以全知叙述角度,聚焦作为东方文明的科举选士制度与"士"的实际生活的关系,重估共和危机下昌明国粹说对所谓的旧文明的肯定,其价值取向呼应着"抱诚守真"的"摩罗"精神之"诚"。  相似文献   
52.
拍卖收藏     
《收藏界》2012,(2):146
国粹景泰蓝泰斗戴嘉林大师龙年巨作!龙年聚财"聚宝盆"、龙年富贵"传家宝""传家宝·九龙聚宝盆"龙年首发,谁愿错过?纯手工景泰蓝、纯金银元宝、纯天然宝石,奢华打造传  相似文献   
53.
严冬 《华夏文化》2012,(2):52-53
晚清时期有一批知名学者,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口号,一边进行学术研究,一边从事政治与文化活动,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影响,被称为国粹派。  相似文献   
54.
周经纶 《学语文》2008,(1):17-18
我是读着鲁迅的作品长大的,然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总不时传来一些“骂鲁”声音。他逝世前的几十年.备受国粹派、现代派、保守派、革命派、左派、右派的讽刺、笑骂、诅咒、攻击;逝世后至今也不得安生.无意的误解,有意的曲解,至于视鲁迅为异类,为绊脚石,为怪物,必欲除之而后快了事。  相似文献   
55.
这套三十六闭手是四川广安悦来场马家所传,后在“全国十大武术名师”赵子虬老先生的传承、丰富和发展下,兼融了独具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征为内涵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具有巴渝风格的南拳拳种。赵老之子幼生,为了弘扬民族国粹,更是不遗余力地进行广泛推广和普及,对该拳种的保存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6.
晚清国粹派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有重大影响的政治、文化派别。近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开始重视对晚清国粹派的研究,并在相关史实的爬梳、概念的界定、历史动因的探讨,以及对其思想主张的全面总结和评价等方面都巳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总体而官,对晚清国粹派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57.
第一部分:案例呈现 Step One: Lead-in and warm-up 1. In China, there are many traditional things. Say some words about Chinese food, Chinese holidays and Chinese zodiac.  相似文献   
58.
国学课程的源起
  国学概念的提出,一来源自于清光绪末年开始推动的“废科举、立学堂”、一味强调“教习西学,以富国强兵”的新式教育体制,为此政府觉得应该在新式教育中仍保留中国学问的地位,希望在西学冲击之下,学生仍要读点经书。国学概念的提出,二来源自于当时的梁启超、黄节、邓实、章太炎、刘师培等革命党人,他们认为“国学”是一个国家的立国精神:“国粹者,一国精神所寄也。其谓学,本之历史,因乎政俗,齐乎人心之所同,而实为立国之根本源泉也。”(《国粹学报·论国粹无阻于欧化》)强调国学不等于“君”学,内涵非经学之儒家一家之学,而应“复兴古学”,意指具批判精神、反封建君主专制的诸子学。  相似文献   
59.
对话教学的形式是师生互动,教学的内容是教材文本,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相长。可现实是:对话教学只闻雷声不见雨点,传统意识禁锢一些老教师,现代教改束缚一些新教师,课堂对话徒有形式。不管是老教师的"一言堂",还是年轻教师的"声光电",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学,教学不相长已经成为常态。变味的对话,怎么看都像是"对戏"。  相似文献   
60.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流播全国,影响范围较广,有着"国剧"之称。京剧走遍世界,成为介绍以及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对余三胜对京剧的贡献进行研讨,以望对艺术大师有一个更为深层次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