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07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72.
两种课堂     
中小学时代亲身感受到的诸多恩师所上过的课随着年事见长已逐渐淡忘,而在那些渐已淡漠的课中有两种类型的课堂却总是记忆扰新,而且总是觉得自己那点儿能够支撑日后进一步学习、深造的知识基础差不多便是在这样两种类型的课堂中奠定的。  相似文献   
73.
怀念板书     
题目中的“怀念”也许有点用语不当,因为课堂上的板书时下在大大小小的学校中还未到寿终正寝的地步,现在就做起凭吊的文章来未免早了点。不过有一点大家大概都无法否认,这就是随着幻灯、电脑、闭路电视等一系列现代化教育设施一步步“登堂  相似文献   
74.
对流行歌曲尤其是很摇滚的那种我实在谈不上喜欢。但苏芮的那首《奉献》每次听到却都能一下子击中我心灵的最柔软处。我不是一个嗜唱高调好为人师动不动就对别人耳提面命的人,但我愿意让这首歌成为我和我的同行们的晨钟暮鼓,以时时警醒我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是需要奉献的,即便是出于一种感恩、一种报答甚至一种本能。我们要向爹娘奉献,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我们要向朋友奉献,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友谊;我们要向爱人奉献,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爱情;我们要向孩子奉献,因为他们维系着人类的繁衍、生存……而作为教师,我们更需要奉献给我们的学生。而…  相似文献   
75.
说了你或许不信,一生中在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历史考古诸方面成就卓然的郭沫若先生,读中学二年级时竟会是一位连国文都没考及格的“后进生”!近日从一份资料上看到了郭老中学时代的一份成绩单,惊诧之余,内心不由得多了几分感慨.  相似文献   
76.
公开课秀     
王淦生 《师道》2002,(4):18-18
细察词汇的发展现象,实在是一件颇有意味的事。譬如由港台输入新近活跃于我们口语中的“秀”字就很值得一说。这“秀”字据说乃音译于英语中的“show”一词,本有“表演”之意,故港台语言中多谓“表演”为“作秀”。在此意义上再作引申,那些带有几分做作行为的人们亦多以“作秀”称之,以至有“政治秀”之类的说法。这倒是丰富了汉语的语汇。尽管目下专家学者尚未认可“秀”字的这一  相似文献   
77.
童话应该说是一种最美丽、最单纯的文体。透过孩子们那纯净的双眸,童话会折射出水晶一般清新可人的光泽。可是它一旦被加入了过多的成人诠释,让美丽的童话变成某种观念的图解,甚至成为一种品德教育的形象化的教材,这童话便会被渐渐异化成那种具有教化色彩的寓言而失去它本应具有的魅力。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让文学作品(尤其是孩子们爱看的童话)在每个读者面前焕发出它自身特有的“天然去雕饰”的原始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78.
能将一门技艺玩得富有诗意甚至玩出某种哲理的,我可以推举一人,这便是庄子《养生主》中的那位庖丁先生。庖丁的职业不过是一名厨工,专事“解牛”的行当,在“三百六十行”当中该是位居末流了。偏偏这份“君子远之”的工作,庖丁却干得有声有色极富韵味:其动作的节奏既合“桑林之舞”,又中“经首之会”。这哪里是血淋淋的砍杀,分明是高雅的舞蹈艺术!尤为难得的是,事后他那一番“以无厚入有间”“于游刃必有余”的宏论,更是让梁惠王这样的“元首”从中悟出了养生之道。此时的庖丁,已不仅仅是一位“行为艺术家”,简直就是一位哲人了。说来令人惭…  相似文献   
79.
公开课,"秀"     
这里,我想借用一个来自港台的词汇--"秀",赠予教育界那些善于经营公开课,并因之而声名鹊起的先生,谓之"公开课秀".  相似文献   
80.
在国画技艺中,画家们常常会运用“截断法”:一幅画上段是一截山峰,下面是树木小河人家,二者之间却是烟锁云断,形成空白,让观赏者在无尽的遐思与想像中去体味那空白之中的丰富内涵。演奏音乐时,音乐旋律并非自始至终充斥你的耳鼓。有时,激荡的旋律戛然而止,音乐大厅里一片阒然。在这瞬间的音乐空白中,听众从紧张的节奏中徐徐舒缓过来,犹觉余音缭绕,韵味无穷,倍感“此时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