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145篇
科学研究   276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99篇
综合类   170篇
文化理论   92篇
信息传播   100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357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364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406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福克纳所塑造的美国南方社会中的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 ,具有个别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反映了美国南方社会的生活内容。这些人物形象渗透饱和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审美观念 ,表现了他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992.
诚信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精髓,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93.
李红兵 《现代语文》2008,(12):159-16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这就确立了我国基础教育必须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4.
全球化使多元文化交流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之一,而多元文化对传统道德有着深远影响和巨大冲击。本文从文化交流对青年道德的影响、文化交融时代对青年德育的新要求以及加强青年道德建设的对策等方面对新时期青年德育塑造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95.
产品经理的一切行为都以产品为基本出发点。产品经理是产品线中最重要的角色,他时时刻刻为自己的产品着想,熟悉自己的产品,同时在产品战略方向上博采众长,掌握产品最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6.
《红楼梦》与《金瓶梅》在整体构思上有着的相同和相似的特点,本文拟从花园意象、色空主题、人物塑造及命名这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论证。两书都以花园为故事发生的主要场地,并蕴含深层意义。两书的中心主题都是感慨人生如梦、富贵不永、色即是空。两书在人物聚集的方式、重叠或映衬人物的设置方面有相同和相似的地方。  相似文献   
997.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注重对人的精神世界的研究。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其成长成才密切相关,个性塑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个性形成、发展和矫正有促进作用。通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基本观点为基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关个性化理论及其实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8.
心理品质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重视优良心理品质的培养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素养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心理品质呢?  相似文献   
999.
当代独生子性别角色的软性化现象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角色发展的双性化趋势已是必然,然而在儿童双性化人格塑造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男女儿童的异性人格过度现象,其中男孩的女性人格过度现象称为软性化。这种现象严重影响着当代独生予的健康成长,对于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这类现象及其对策的研究相当紧迫。  相似文献   
1000.
美国作家乔伊斯·卡罗尔·奥茨(JoyceCarolOates)的小说《在那一年的秋天》展现了她作品中一个常见的主题一爱情的失落与死亡。以往的评论多从心理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理解和阐释其艺术力量,本文则运用叙事学理论对其进行文本分析,着重从叙述视角转变的角度讨论男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先让男主人公“缺席”,对其形象预设一片空白,从而激起读者的好奇心,使其有继续阅读的冲动。随即借助女主人公的叙述视角切人,对空白进行“填补”,逐步建构出男主人公的形象。紧接着作者又改变叙述视角,从男主人公的儿子的眼光中彻底解构之前建立起来的男主人公形象,还原其真实面貌。小说以“解结式的打结”方式结尾,留绘读者无穷想象、思索与回味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