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社会幸福问题引起了各界人士前所未来的关注。国内外学术界对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是否是幸福、多大程度上幸福存在着不同的甚至相反观点。这需要我们对当代中国人幸福从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上去展开更深的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人、地、天、道之间效法递进,道与自然之间不是效法递进关系。自然是道的本性,万物效法自然,圣人治国效法自然,以自然为原则,采取无为的方式,通达理想的无为治国的自然境界。老子提出的“小国寡民”理想社会蓝本,是自然原则的具体体现,实质上是精神超越、瞩意未来。  相似文献   
3.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安徽乡村文化生活在省民生工程的支持之下,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基层文化馆站等纷纷展开,农村数字化电影放映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建设项目在逐步进展之中,文化基础设施局部得到明显地改善,但文化投入不足、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广泛存在,农村文化事业队伍与管理体制不健全,乡村常住人员日益减少,传统乡村文化面临着无人传承的困局;从文化建设立场上来说,要在以尊重乡村为主体的基础上并以借鉴与汲取其他优秀文化成果来进行,新农村文化生活建设的主力军应该是农民,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主体性来进行乡村文化生活的建设;从国家管理者来说,管理者要做到整合、协调乡村文化生活资源,充分发挥乡民创造与享受文化生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高校开展环境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从在高校开展环境教育重要意义出发,讨论了高校开展环境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以及高校开展环境教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前仍存在着学生与教师、教学内容与时代内容、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离的现象。这就需要以系统的观点来对待这门课程,具体来说:将多元价值取向与道德诉求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让网络传媒进入教学之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对话",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力求从体系的完整性与逻辑严密性来进行"基础"课的教学,以达到提高大学生知识与德性、德性与德行的相统一与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传统文化是中国实际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要求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必然包括了要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缺一不可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实现发展的基础和补充,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丰富着马克思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也不断弘扬着中华“实事求是”的民族精神,实现了“民本思想”向“人本思想”的转化,寻得中国人民自古以来追求的“和谐”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7.
《孟子字义疏证》是戴震的主要哲学著作,涵盖戴震的主要哲学思想。梁启超对中国学术思想深有研究,而他对戴震的评价可谓极高,这与他看重《孟子字义疏证》不无关系。因而,从梁启超视界这个维度来论述《孟子字义疏证》,不失为一个新颖的视点。从总体上来讲,梁启超对《孟子字义疏证》的评论符合实际,较为中肯。  相似文献   
8.
论传统孝道的当代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社会中,传统孝道已难以维系,同时却出现了长幼颠倒、小依长、“养儿防不了老”等,与父母缺乏自省自律这些不和谐的亲子关系,如何构建当代的“新孝道”日益显得重要。构建当代的“新孝道”主要应在体现义务性、注重感情性、强调自律性、提倡互算性四个原则性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现,并营造家庭内部良好的伦理道德氛围,实现代际和谐,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道具有多重涵义。本文主要从孝道所具有亲子之情与道义精神、以孝治天下与不孝入罪、孝的生活与习俗三个层面来诠释,并通过从自然人伦向社会人伦到生活习俗的转化三重诠释,力图对中国传统孝道的完整内涵及现代意义进行合理揭示。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别注重功利性与个体价值的实现,其突出地表现在人生目标与学习目标上面,这也体现于其实用主义的价值信仰方面。而当代大学生在人格、生命、恋爱、公德等观念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与缺失。如何构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就学校层面来说,需要从管理机制、校园文化、教师教学、媒体渠道等多角度、多方位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