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推扩”的思想贯穿于儒家的道德、情感、知识、天道等各个领域,具体体现在:德性的彰显,情感上的理解、同情与反省,求知的格物致知精神,以用显体、上达天道等方面。推扩给儒学提供了合理的方法论依据。推扩本身的根据乃在于“吾道一以贯之”之“一”,也即“千人一情”、“万物一理”。  相似文献   
2.
五位学者从伦理之维对2020年全球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原因与应对方法进行了思考。何怀宏重申了他所提出的“新三纲”中“生为物纲”与“民为政纲”的重要性,呼吁人以一种“道德代理人”的身份,让自然万物各得其所,政治秩序要以保障人民的安全与福祉作为根本价值和规范。付长珍倡导以仁爱为核心理念的天人共同体的儒家伦理,主张伦理回归身体生命的这一根本。郭淑新认为,灾疫发生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敬畏之心的淡漠,希望人们用“敬畏伦理”约束自己,防范大自然对人类的训诫和惩罚。戴兆国认为,人类需要改变“主道”伦理的思维模式,而采用“客道”伦理的新思维方法,以客人自居,来检视自己的行为。刘乐恒把疫情的爆发归结为“卫生”和“公共”两方面问题的交合,主张推进传统伦理与日常理性和公共理性的协调与兼融。  相似文献   
3.
朱熹以其理学思想为旧本《大学》补“格物致知”传,延展与活化了自孔子开创、荀子接续,但却又为后世儒家所忽视了的知识论传统,使得宋代理学作为“新儒学”,在内容和形式(方法)上都区别于传统儒学,从而成为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朱熹格物补传意义进行再诠释,无疑有助于中国传统哲学价值的再发掘以及中国哲学研究在方法论上的革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继孔、孟之后,荀子着重对善的现实化和普遍化问题进行了探讨,重视善得以实现的外在力量,开创了经世儒学的路向,对西汉儒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荀学与西汉儒学之趋向分别体现在性命观、儒士道统与政统精神和礼法观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智慧是关于性与天道的学问。智慧的历史不同于逻辑的历史,智慧惟有在生命历史之中方可呈现,因为智慧产生于哲学家在当下生命遭遇之中,对其"安身立命"出路的寻求,并在此基础上,上达为关于性与天道的形上思考。  相似文献   
6.
儒家对中国古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成功建构,既保证了儒家思想成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又为古代社会的政治稳定和人民团结提供了共同的精神力量和思想基础。儒家建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诸多经验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和实践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明明德”与生活贯穿于“大学之道”的始终。“明德”既是宇宙-生活系统,又是人的生命本来面目。“明明德”既是澄明生命自身,又是“明德”的显发,“明明德”就是“亲民”、就是生活。在“明明德”中生活并在生活中“明明德”就是“至善”,“至善”既是“明德”照彻宇宙,是无限的,又是个体生命、特定时代对“明德”的特殊折射,是有限的,无限永恒地走在有限的途中。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鬼神观既是中国悠久的鬼神文化的产物,又是对传统鬼神观进行深刻变革的结果。孔子通过对鬼神的内涵及象征意义予以新的诠释,赋予鬼神以浓厚的人文色彩,从而把宗教意义上的鬼神转变到人文意义上来,并借助鬼神实现其政治主张和道德理想。孔子关于鬼神的独特见解,突显了化宗教文化为人文文化的启蒙精神。  相似文献   
9.
10.
孔子作为儒家学说的创立者,较为深入地探讨了语言问题。他一方面确立了语言在治世、教化以及达“道”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看到了语言的不足,以“礼”、“德”、“行”、“象”补“言”,孔子立“言”并不执于“言”,坚持“有言”与“无言”的统一,其意图直指“道”的生生不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