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经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旧固守原有的教学模式,这已经成为当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现实困境。本文以衣俊卿的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相关理论为依据,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的教育技术知识没有日常化,并以此为出发点,剖析了教师教育技术知识日常化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且论证了问题解决的思路。本文认为,内在机制运转动力及后续支持措施的不足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面临的两大困境,而通过对教师情感因素和实践过程的关注,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后续支持,则能在很大程度上消解发展之困境。  相似文献   
2.
转化医学研究与实践为学科交叉渗透、群体智慧聚集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和机遇。通过详细分析哈佛催化剂的产生背景、运作模式、研究内容以及人才水平,提示国内一批重点高校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过程中,转化医学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促使科研选题来源于临床、完善相关体制、保证跨学科研究团队的稳定性是促进我国转化医学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4.
无法理清思维与知识的关系是思维评价工作一直没有取得有效突破的重要原因。实际上,皮亚杰已经为这层关系的解释提供了答案,但一直被人忽视。文章从皮亚杰知识观出发,也即从知识与思维的内在一致性观点出发,以比格斯SOLO分类理论为辅助,重新认识“思维水平”问题,最终从知识结构与思维过程两个方面讨论思维的可“观察”性及思维水平的可评价性。最终所得结论为,借知识结构的间接考察和对思维过程的直接观察是思维评价的两条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计算思维与问题解决过程近乎等同。外延如此之广,势必会给课程建设及教学实践造成困扰。为了使计算思维稳妥落地,文章以“知识与思维内在统一”为理论前提,规避了动态思维过程固有的复杂性和易逝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缜密的逻辑演绎,最终从静态知识视角,明确了两种角色下计算思维各自之边界: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计算思维指向程序性知识(非陈述性知识);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计算思维指向策略性知识体系(非技能性知识)。在信息技术学科语境下,厘清计算思维之边界,将其明确指向策略性知识体系,一方面,可确立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另一方面,进一步厘清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目标指向,有利于形成系统、稳定的学科知识体系,促进学科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宿舍文化与学风建设新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国内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实践中愈来愈深刻地感到,学生宿舍文化作为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其作用正逐步凸现出来。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和学风建设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规律,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以宿舍文化建设为重点,抓好学风建设将是今后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一、宿舍文化建设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正逐步凸现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学风建设都以“班级制”为主体,但随着学分制的推行与完善,“班级制”正逐步被打破,学生寝室逐渐成为学校的“细胞”,加上高…  相似文献   
7.
认知心理学的"知识"概念源自与信息论的简单类比,时至今日依然将机器的"认识"与人的认识相混淆,由此造成理论内部的严重矛盾及其指导下的教育的困惑和焦虑。系统梳理后发现,哲学思考方式的缺失是认知心理学理论困境的主要原因。文章认为,知识本质的把握,必须始于哲学层面对人的认识之最核心、最根本机制的追问,在此基础上各层面、角度相互促进、循环迭代,这才是可避免矛盾的知识本质把握的合理路径。据此,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哲学内涵提供了关于"知识"更加丰富的解读:知识是但不简单是有组织的信息,它本身便蕴含了其赖以生成的逻辑(动作)并携带与其共生的肯定、认同意味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大型主观题是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一种评价方式,一般情况下容易出现题目要求过于笼统及评分标准不严谨等问题。本文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建议性地给出了合理使用命题材料、题目要求明确具体、大型题目小型化、主观题客观化、评分标准科学规范等命题原则。  相似文献   
9.
核心素养的落地问题备受关注,但知识与素养的关系远未理清,实际已成症结.文章在系统地文献梳理分析后发现,在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核心机制的信息加工预设的禁锢下,根本无法对知识与素养的关系做出通透解释.基于此,为理清知识与素养的关系,进而使核心素养稳妥落地,文章回到哲学认识论层面寻找答案,最终在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新理论)哲学精髓的启发下得到以下认识:知识与思维具有内在一致性,表现为静态的知识结构与动态的思维结构在发展过程与水平方面的同步和统一;知识与情感具有一体性,道德、审美本质上是特定类型的知识(知识结构).因此,高水平的、复杂连接的"完整"知识结构的建构,便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实实在在的抓手.  相似文献   
10.
新技术怎样才能带来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教育技术理论建设的基本问题,也是教育技术实践的前提和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当下基于技术工具论给出的解答在理论和实践领域都遭遇了困难,研究表明,对"价值"概念的误读是导致技术工具论困难的根本原因.本文借鉴价值哲学和技术哲学的研究成果,重新厘定"价值"这一核心概念,给出新的技术价值观,基于此,对"新技术怎样才能带来好的教学效果"进行了重新解读,进而提出了两个必要前提:"娴熟"地运用技术的能力和良好的"价值取向",基于这两个必要前提,又对教育的软硬环境建设提出了要求,认为只有软硬环境建设保持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才能提高新技术带来好的教学效果的可能性.最后,就当下新技术之所以不能够带来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