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对银川平原北部盐渍土的土壤盐分离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八大离子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而土壤盐分离子空间变异明显,阳离子变异系数为0.160~1.122,阴离子变异系数为0.135~1.141。在离子组成中,阳离子中Na含量最高(p〈0105),阴离子中HCO3含量最高(p〈0101)。但均属于中等强度的变异。土壤主要盐分离子(Na,Ca,HCO3)浓度与土壤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可用简单的方法来估算土壤中主要盐分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2.
视色素是动物界在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中,适应特定光环境而产生的一类视觉物质,其化学本质实为一种以生色团为辅基的色素蛋白。组成视色素的生色团和视蛋白随动物种类及视细胞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某些动物还会随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从而造成视色素在吸收光谱上的差异。1视色素结构的种属差异1.1两种生色团到目前为止,人们仅发现两种生色团,据此将视色素划分为A1和A2两种视色素系统。其生色团分别是视黄醛1和视黄醛2。视黄醛1是维生素A1(视黄醇)的醛型;视黄醛2则是维生素A2(去氢维生素A)的醛型。两者的化学…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全球目前大约有10万余种合成化学品释放入环境而成为环境毒物,且以每年1000种的速度在增加。它们与自然界里的各种环境毒物一起,通过食物链不断作用于生态系统,在不同的时空范围内产生不同层次的毒害过程。本文仅从细胞水平、组织器官水平和个体水平3个层面简单介绍环境毒物对生物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人类钠盐摄入的现状及其对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由于完善的生理性保留电解质的机能 ,能更好地适应低钠的陆地生活 ,有效地缓解大量出汗造成的钠盐及水分丢失的巨大压力 ,同时也满足了直立行走对维持血压的需要。远古人类农业的出现 ,促进了食盐的开发和利用 ,食盐腌制成为保存蔬菜和肉类食物的主要手段 ,进而改变了人类的味蕾 ,产生了盐欲 ,使人类对钠盐的摄入量逐渐增加 ,直至形成了现代人钠盐摄入量普遍偏高的局面。人体内的钠主要从食盐中获得 ,成人每天摄取 1~ 2g食盐就足以满足一般生理需要 ,但目前人均钠盐摄入量远远高于此数。就世界范围来说 ,现代人均日摄食盐量低者 3~ 4…  相似文献   
5.
1989年全国性文明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手淫多开始于初中阶段,平均年龄为13.46岁,承认有手淫史的男中学生占12.5%,女中学生占4.7%。由于受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不少学生不敢或不愿承认自己的手淫史,因而以上数据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且远远低于国外的调查数据。调查结果还表明,大约90%的中学生对手淫的看法不恰当或错误.由此给部分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育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悲剧发生。因此,一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消除手淫对青少年学生的困扰,是青春期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要帮助学生认清手淫的实质,消除…  相似文献   
6.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各种病原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日益频繁和严重。一方面 ,像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大肠杆菌O - 15 7以及疯牛病病毒等新的病原体不断现形露面 ;另一方面 ,像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口蹄疫病毒等许多老的病原体也不甘寂寞 ,纷纷改头换面 ,卷土重来。新、老病原体的频频肆虐 ,无情地打破了人类最终消灭传染性疾病的梦想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重视。1 新、老病原体频频肆虐人类的原因1.1 生态环境极度恶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急剧增加 ,人类生产活动的范围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大规模砍伐森林 ,…  相似文献   
7.
基因活动异常是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在人类的染色体上 ,与癌变有关的基因有 2类 :一类称癌基因(oncogene) ,其表达可导致癌症的发生 ;另一类称抑癌基因 (antioncogene) ,其表达可抑制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本文从基因、基因产物及其作用 3个环节介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对细胞癌变过程的调控作用。1 癌基因、癌基因产物及其作用目前 ,世界上已发现癌基因 1 0 0多个 ,其中一些存在于病毒中 ,称病毒癌基因 (virusoncogene) ;另一些则存在于细胞中 ,称细胞癌基因 (cellularoncogene)。人体细胞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