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教育   1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1.
王小波杂文多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我"字及"我"惯用句式的频繁出现。本文对王小波杂文中的"我"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通过形式与内容、文体与思想相结合的整合性的研究,揭示王小波杂文的独特内涵、话语特征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的比较,分别指出它们的优点与不足,并对各个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思考指出成人教育的办学出路在于适应新形式,更新观念,把教育作为一种产业,以促进21世纪成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2010年巢湖学院网络信息的问卷调查、重点访谈、统计分析等研究认为,目前巢湖学院网页内容、页面设计与读者期待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尤其是网络新闻宣传和管理方面还存在数量不多、质量不高与管理不够等问题。为此,必须着重加强网络管理、体制机制、思想认识、队伍建设等方面改革,构建高校网络宣传与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王小波杂文多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我"字及"我"惯用句式的频繁出现。本文对王小波杂文中的"我"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通过形式与内容、文体与思想相结合的整合性的研究,揭示王小波杂文的独特内涵、话语特征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小波,当代著名作家,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却声名远扬。王小波散文思想深邃、风格独特,彰显着他对自由、民主、科学的渴望。本文尝试对王小波散文的"异类性"进行解读,通过分析王小波反"权威"、反"崇高"、反愚昧的对抗方式,力图客观公正地评价王小波散文的当代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8.
从“看”与“被看”的双重焦虑视角进入姜文的电影《鬼子来了》,影片颠覆了传统抗日题材电影的模式,消解了崇高、权威、集体等一系列宏大抽象客体,试图进一步还原历史的个人性、民间性和私密性,尝试通过充满隐喻的叙事剖析国家民族光环下的真实存在,实现对中日两个民族性格命运的寓言。  相似文献   
9.
《老炮儿》围绕"六爷救子"的戏剧情节,通过老炮儿、新炮儿一系列的摩擦与较量,揭示了传统民间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与缠斗.这也构成了《老炮儿》的内在隐形结构,展现了一种文化和信仰的时代精神,大大拓展了民间文化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0.
小说<檀香刑>通过孙眉娘、钱夫人两个女性人物形象的审美意义,揭示了关于"民间"与"庙堂"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与审美取向.这不仅构成了莫言小说<檀香刑>内在隐形结构,表达了作家的民间写作立场,而且也开拓了具有审美象征意义的"民间"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