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以广州市中学生601人为被试,采用"内—外心理控制源量表"和"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探讨广州市中学生心理控制源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不同学校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控制源影响有显著差异,重点学校学生表现得更内控;(2)青少年心理控制源与社会适应行为显著关系,其中与适应良好行为呈负相关,与适应不良行为呈正相关;(3)青少年心理控制源可以预测社会适应行为,其中对适应良好行为起负向预测作用,对适应不良行为起正向预测作用。研究结论:心理控制源能够影响社会适应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引发青少年自豪感和愉悦感的关联事件类型,并明确两者是否存在差别.方法:采用对被试的主观报告进行分析和分类的研究范式,探讨青少年自豪感的关联事件类型,并与愉快感的关联事件类型进行区分.结果:青少年自豪感的关联事件类型可概括为:与个人荣誉相关的事件、与自我提升相关的事件、与个人道德提升相关的事件、与集体荣誉相关的事件,青少年愉快感的关联事件类型可概括为:与活动快乐体验的事件、与个人荣誉相关的事件、与自我提升有关的事件、与个人道德提升相关的事件;两类情绪的关联事件类型差异显著,与个人荣誉相关的事件最容易引起青少年的自豪感体验,在活动中的快乐体验的事件最容易引起青少年的愉快感体验;示范性中学和普通中学学生在产生自豪感和愉快感的事件类型上存在一定差异.建议:学校和教师应在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和学科教育中对学生渗透情绪教育,同时积极搭建家校平台,促进家庭与学校的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