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1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主要从欧洲之变出发来审视欧洲内部的民粹化现象,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欧洲出现了政治衰败、经济衰退与文化衰落等不太乐观的变动局势,这些变化给欧洲民众带来诸多不满、不公和不安,显著影响了欧洲民众的认知观念和生活体验。在此变局背景下,民粹主义顺势而起。这种民粹主义,在"民"的维度上捕获了深受变局影响的边缘之民和本土之民,并在"粹"的维度上形成民之纯粹与民之精粹的价值追求,最终借助欧洲各国的政党政治、民主体制以及社交媒介,以政治意识形态、政治运动策略和政治话语风格的面貌呈现出来。对于欧洲变局下的这些民粹主义现象,学界评说莫衷一是,悲观论认为是危机,乐观论认为是契机,中性论则兼论利弊。而无论秉持何种认知评判,欧洲民粹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现象,都值得进一步系统深入分析,因为这不仅是欧洲之变的重要缩影,也是世界范围内大变局的重要表现,更是当前及未来全球治理所要面对的现实议题。  相似文献   
2.
二战结束前后,意大利共产党作为国内有影响的政党曾先后几次参加政府,但随着冷战的爆发,意共被排挤出政府。在两极格局的环境下,意共虽然是国内第二大党,却因美国的反对而长期不能进入政府。为达到上台执政的目的,意共根据国内外变化了的形势,逐渐地经历了一个由“亲东方”(苏联)转向“回归西方”的变化过程。意共战后对外政策的演变是其80年代末90年代初易帜改名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陶里亚蒂是意共著名领导人之一,他领导意大利共产党在战后时期实现了党的路线的转折,开创了欧洲共产党人在民族国家探索杜会主义独立道路的先例,为70年代欧洲共产主义思潮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成为这一理论的先驱。意大利法西斯倒台不久,陶里亚蒂针对党所面临的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适时地提出要在意大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以“萨勒诺转折”著称的路线转折.进入50年代后,针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一系列事件,陶里亚蒂敢于触及苏联体制中存在的严重弊端.强调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本国杜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总结意共从“萨勒斯诺转折”到“八大”二十年来路线的抉择与发展,大致上以其“八大”为分水岭,前一阶段是共产国际“七大”一人民阵线的延续。后一阶段是意共自主路线的逐步发展.正是陶里亚蒂提出的新路线才使意共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西欧国家最大的共产党。意共在战后整个历史时期始终以这条新路线为基本点.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意共改奉社会民主主义,改名为意大利左翼民主党,只不过是其新路线在新形势下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欧洲,提及左派,人们习惯上总是与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工党为代表的社会民主党人联系在一起。众所周知,欧洲左派政党一度在战后五六十年代经历了黄金发展时期,进入70年代末期之后。这些政党在各国的选举中纷纷中箭落马。  相似文献   
5.
共产国际成立前后,欧洲出现了一个社会民主党共产党化的高潮。从历史上看,这是第二国际时期各国政党内部马克思主义者同改良主义修正主义者之间斗争的必然结果,从客观上看,是当时欧洲出现革命形势高涨的结果,从主观上看,是列宁和共产国际影响和干预的结果。我们在肯定这一高潮的进步意义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共产国际和社会党内左派完全致力于共产党化时,放松了对反革命势力的警惕,给法西斯以可乘之机;共产国际的干预妨碍了各国党对本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