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作为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的社会工程学,当下其必须要做的学术工作中包括对社会工程的性质进行深度的学理分析。对社会工程特质的分析是社会工程理论与方法总体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程不仅具有社会性、系统性。而且还具有复杂性。正是这三个基本社会属性构成了所有社会工程的行为过程或实践特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购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购物的新兴消费形式,正以其独特的力量改变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白领阶层后备军的大学生是网络购物中的最主要群体,其参与网络购物具有深刻的社会学意义。本研究发现,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型消费形式,是对传统消费形式的继承和创新,消费社会学中的自我认同理论适用于网络购物。在大学生网络购物中,网络购物满足大学生符号性、体验性和功能性需求;自我认同是社会面向和个人面向的整合;自我认同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网络化时代,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将受到严峻的挑战。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将成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章认为培养研究生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必须注重从人格精神、思维方式和行动能力三方面入手,把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4.
“同妻”作为男同性恋者与女异性恋者结合进入“同直婚姻”的产物,在中国社会的存在和延续,有着深刻的文化烙印。从同性恋者与同妻的不同视角,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挖掘“同妻”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助于明确“同妻”现象作为社会问题的历史性与时代性。在中国,同妻作为一种社会弱势群体,亟须得到社会的救助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我国老年人社区体育休闲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中国老年人社区体育休闲研究状况的分析,旨在认识老龄化社会进程中老年人社区体育休闲的本质,有助于对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中不同阶层的老年人社区体育休闲生活状况和制约老年人社区体育休闲的主要因素进行评述,能够正确引导老年人健康、科学、积极地体育休闲活动。  相似文献   
6.
论网络对现代家庭休闲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是指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里用于精神生活、娱乐生活需要从事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时代家庭成员的休闲娱乐与传统农业社会的将“强迫的不劳动”意义上的“空置时间”[1]的观念是不同的。许多学者认为,现阶段家庭对因特网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带有休闲娱乐性质的消费活动和时尚活动。仅仅从纯粹的家庭休闲娱乐功能的角度来看,因特网的发展为其开辟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家庭休闲娱乐功能的形式、内容和所产生的意义和影响与因特网时代到来之前的状况迥然不同。正如美国学者里夫金所指出的,工业革命主…  相似文献   
7.
近代社会以来的工业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具有了独特的社会记忆价值和人类生活史意义。为了抢救包括中国工业遗存在内的人类工业遗产,就必须从社会记忆和生活史的理论与方法论视角上加以研究,并努力发掘出工业遗产的价值,进而实施社会建构主义精神导向下的一系列工业遗产的保护行动。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人类学视角看,当代大学教学的理念及其方法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与传统教学不同,作为人类学和社会学最突出方法的田野教学法,以注重田野工作、实地考察和情境学习的特征,使教学方式从课堂转向“田野”,从而实现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型。这种教学法,无论是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还是在理工科的教学实践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师生互动对研究生道德素质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师生互动进行社会学的分析,无疑为教育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认识视角。当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着的“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中的种种制度安排客观上使得遵从道德的行为成本较高,而违反道德的行为所付出的代价较小。要实现研究生德育的创新,必须处理好师生关系,并发挥自上而下的道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唐魁玉 《科学学研究》2008,26(3):472-475
 从现代科学解释学和技术社会学的观点看,互联网与其说是一种具有高技术与“异托邦”特质的“另类空间”或媒介“物体系”,不如说是一种具有多方面工具理性气质的“社会工程体系”。互联网就是一种充满主体性、系统性、复杂性和互动性逻辑精神的社会工程。它是实际存在的,但因为处于虚拟环境中,所以对它的理解还须借助社会学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