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创业是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种新选择,是对传统就业观念的一种挑战,是更高层次的就业方式.创业者只有做好充分准备,利用把握好机会、资源和团队,始终对创业充满信心、丰富创业知识结构,锻炼好创业能力,顺天时、应地利、聚人和,才能事半功倍.成功创业梦将会触手可及. 2015年3月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国家将从多个层面出台政策,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扫清障碍.“中小企业大有可为,要扶上马、送一程,让‘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为大学生提供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明确合理的职业方向,激发学生最大的成长动力,是当前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大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自我性与从众性并存、自主性与依赖性并存、波动性与渐进性并存的一般性特征,同时还按照认知期、准备期、定向期与求职期四个不同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同时,个体差异、家庭熏陶、学校指导以及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其劳动价值观念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成才,而且影响社会时代风貌,是决定他们能否肩负起民族复兴使命,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生力军的关键问题。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建构要回归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深刻审视其当下所处的时代坐标与使命担当,遵循价值观形成的客观规律,从内生动力、实践养成、情感互动等多维度揭示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4.
创业能力作为创业教育关注的焦点,其提升效果一直是影响创业教育实效性的关键问题。大学生创业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由诸多能力构成,然而这些能力的构成并不是点状、离散、孤立存在的,而是以大学生创业过程的实际需要为主线,存在于大学生创业和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中。创业能力的结构决定了其提升过程必然是一个在"干中学"的实践过程。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工程需要多方的参与,高校要设计"知行融合"的课程体系,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建立多方共赢的产学联盟。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建设什么样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中的关键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来自中外4个国家8所典型高校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发现:理想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应涵盖目标理念、领导机制、组织机构等10个关键要素,具备3个分系统,即操作系统、组织系统和支撑系统;应体现“三化特征”,即专业化、一体化及实效化;应把握好“四因经验”,即动力因、目的因、质料因和形式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整合建构而成囊括的“三系统·十要素”系统结构、“三化”生态特征和“四因”建设经验三大维度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三维一体”理想样态模型,以此更立体、更生动地呈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理想结构关系及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非自愿就业概念来解释和测度就业质量。本文认为,虽然非自愿就业尚未受到学界的充分关注,但非自愿就业现象却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就业质量问题的产生。非自愿就业可以充分利用价格这一信息收集机制,通过对大学生的实际工资和保留工资进行量化处理,使关于就业质量的大量微观变量集结为宏观模式,从而建构起一个基于非自愿就业、可收敛、可量化、可操作的大学生就业质量监测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