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模式的理论依据1.从学习的规律看:学习不会发生在被动地吸收之中,只有当学生自身需要时,有接受的动机时,他才有可能十分投入地获取,才有可能接受教师的指导,并为之付出努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活力,使学生能动地利用为他提供的各种条件,完成...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由于缺少研究及可借鉴的经验,许多老师对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感到困惑。显然,随着新大纲、新“课标”的颁布及教材的修订,对略读课文教学的研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在客观上为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探索,为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的空间,也为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宽松的环境。通过研究,我们构建了若干个适合中高年级不同类型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为教师改进略读课文的教学提供借鉴,从而发挥略读课…  相似文献   
3.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方式。”加德纳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人的智能结构由七种智能要素组成,这就是:  相似文献   
4.
当前,小学生厌作文、怕作文的根源主要是学生缺乏丰富真切的生活体验。很多学生的生活圈子非常狭窄,同龄间少交流,少集体活动,再加上本身基础知识不牢,阅历浅薄,认识水平有限这就导致他们的生活积累、思想情感的贫乏,  相似文献   
5.
该文在充分剖析吴正宪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对吴正宪的儿童观进行了深入的解读。首先,儿童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情感、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个体,因此教师要相信儿童、尊重儿童,小心翼翼地呵护、满腔热情地接纳学生的心灵。另外,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是有潜力的,因此教师要相信一切孺子皆可教,儿童人人都能成功、成才,同时也要承认"学生是不成熟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个体,他们可能会犯一些成年人眼中的"错误"。由此,通过对吴老师儿童观的解读可以启发我们:真正读懂学生是真诚地尊重学生、呵护学生,唤醒学生的学习激情,用真诚的爱心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6.
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所谓数学思维,就是以数和形为思维的对象,以数学的语言和符号为思维的载体,并以认识和发展数学规律为目的的一种思维。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在大型的公开课、教学评优活动及下校听课时,我们很少听到略读课文的教学,有关的文章、论著及教案也很少见到。教学中,有的忽视对略读课文学习的指导,略读课成了自读课;有的甚至以课时紧张为由,把略读课文变成了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略读课文的教学之所以被忽视,其主要原因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略读课文不在考试范围内)。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许多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不少教师对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仍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8.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作业设计"成为教研活动的重要话题,如何做到"量少质高""以一当十",让学生做上合适的、恰当的作业是减负增效工作的迫切需求。灯市口小学积极探索作业设计,以作业为撬动课堂改革的支点,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课前,通过"预习作业",为学生自主学习架设思维支架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面对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为此,学校设计了"预习作业",在课堂教学前使用,成为连接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9.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0.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在新课程中得到了较大重视,已经成为了和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并列的四部分内容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对这部分内容做了哪些调整?这部分内容的主线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