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教育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面向科学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设定学科发展方向,根据研究生兴趣和能力实施学硕生和专硕生分流培养是现代科学的内在要求,也是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应然反映。除个别只适合学硕生或专硕生培养的学科方向外,大多学科方向统一招生,逐渐分流分类培养,是我国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当前学硕生和专硕生分类招生、分类培养的招考分育模式割裂了科学研究的完整性、撕裂了研究生成长的全面性、忽视了研究生未来的可塑性、淡漠了培养资源的珍贵性,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改变这一现状,借鉴英、美等国将硕士学位作为学术或职业的过渡性学位做法,我国亟须探索“学”“专”自由分流的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及其实施路径,为研究生继续学术深造或工作创新发展夯实基础,并从理念、招生、分流、培养、就业和社会认可等方面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2.
当前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人力资本尤其是创新型人才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国外一流大学以激发创新兴趣为导向灵活设置课程、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的建设实践基地、以满足创新需求为核心开展国际交流、以驱动创新发展为引擎进行跨学科协作,为国家培育了大批创新型人才。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经验,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应当取其精华,积极改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改进课程体系设置、完善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支持跨学科协作,以此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发展的需求,助力我国农业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3.
4.
交叉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门类,在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下拥有了正式合法的学术地位,是促进学科持续发展、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不断进步的有效路径。建设和发展交叉学科已成为共识,但在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学科建设缺乏规划且依托组织支撑力度不够、学科发展各自为政且学科间固有壁垒破除难、学科评价体系同质化且科研成果认可度不高,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松散低质且交叉教学内容缺失等困境,成为制约交叉学科建设的主要因素。只有加强学科建设顶层设计,破除学科间的交叉壁垒,构建多元科学评价体系,提升师资队伍质量水平,才能摆脱当前交叉学科建设的困境,推动交叉学科建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借助平衡计分卡理论,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满意程度、资金支持、内部管理、学校成长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以及若干三级指标组成的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结果,提出制定绩效评价整体指标、推动高校绩效分类评价、优化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凝练管理绩效指标特色以及构建绩效评价反馈机制的配套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