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据报载 ,四川南充有人在中国地图上画出“中华五行龙”后 ,又在中国地图上画出一匹飞奔的“中国飞马”。2 0 0 1年 12月初 ,此人在中国地图上将全国 34个省会城市和特别行政区分段连接 ,画出 5个繁体的“龙”字。而“中国飞马”的全身把中国 34个省会城市和特别行政区都巧妙地连接起来 ,头顶东北 ,脚跨西南、东南 ,身子横贯长江黄河之间 ,羽翼横扫大西北 ,犹如奋蹄向东奔跑的骏马。这一《中国地图再现“龙马文图”》的新闻 ,曾被全国各大报纸刊登转载并附有插图。看到这个消息 ,真的是令人啼笑皆非。许多人对此不明就里 ,反而啧啧称奇 ,以为…  相似文献   
2.
与以往沉闷的高考地理试题相比 ,2 0 0 0年的高考地理试题有较大改观。题目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实用性和灵活性 ,新鲜活泼的题目跃然纸上 ,令人耳目一新。试题在保持去年命题优势的基础上 ,突出了数理定量表述和综合性的地理特点 ,加强了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及分析运用的能力 ,死记硬背的题目大幅度减少。试题不是通过内容偏或表达形式奇去考学生 ,而是通过考查学生的综合、定量分析以及读图能力 ,来体现试题难度 ,增加区分度。而去年试题难度大的题多数是偏题。一、今年地理试题的命题特点1 题目具有明显的综合性 今年的地理试题不仅加强了学…  相似文献   
3.
高中评价改革走向何方② 高中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理解过程性评价在新课程实验中,过程性评价得到大力提倡。然而,过程性评价到底指的是什么,似乎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因此引起了实践层面的混乱。事实上,理解过程性评价有多个角度。1.评价的价值取向。从价值取向来看,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纷繁复杂的评价归纳为三种,即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①目标取向的评价。曾几何时,“目标测试”与“排名”是学校与老师的宠儿。除了测验与排名,老师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家长甚至家长与子女之间似乎都找不到别的更有讨论价值的话题。其实,“目标测试”与“排名”都是目标取向评…  相似文献   
4.
地理概念系列化浅说□张哲江/华南师大地理系正确的地理概念,既是地理知识的组成部分,又为获得更系统的地理知识奠定了基础。地埋概念是庞杂的,人们将地理概念作一般意义上的分类,目的在于寻求规律,便于教学。地理概念是地理事物及其现象的反映,复杂的地理事物及其...  相似文献   
5.
周顺彬  张哲江 《地理教育》2002,(6):41-42,51
200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依据的是2002年考试说明的原则。不回避热点,不强求形式,不讲究知识跨度,不强调重点难点,不怕知识考点的重复,不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着重能力的考查,思维的分析,综合的运用方面来体现试题的特征。我省参加地理高考的学生约6000人,随机抽查了600份试卷,得出以下的分析。 一、总体评价 1.题型、题量、命题角度 与往年相比,在题型、题量、命题角度等方面均无特别的变动之处,全卷呈现平稳之势。甚至有个别题目的知识内容、命题立意和命题形式与去年相差无几。 2.考查内容 试题大多符合能力测试的要求。考查内容以基础知…  相似文献   
6.
发展地理学科能力和培养科学地理思维方式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最难达成的,但难以达成性正是广大教师的困惑所在.这种学科能力和思维方式通常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强调,但是其最终的达成在终结性考试中应以什么形式呈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之间是否可以相互渗透.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开放性试题的设置以及改变常规的试题评价方法来完成这个整合.  相似文献   
7.
地理新课程实验工作已经开展了一年多,在新课程实施之际,未来的地理高考和高考命题一直为广大地理教师所高度关注.谁都认为,届时的高考和命题与今天是不应一样的.但到底将会有怎样的改变,教师们感到彷徨.依我之见,就高考地理命题而言,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会形成一些新的命题思路,在命题的技术层面也会有所变化,其中有变有不变,归纳为下列三点.  相似文献   
8.
综观2006年广东高考地理试卷,其浓厚的时代性、鲜明的地理性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体现了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问题及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试卷结构、内容安排、题型、题量等方面,在保持原有特点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反映了向新课程高考平稳过渡的基本思想。整份试卷基本不超纲,覆盖面广,知识点分布合理;构思新颖巧妙,图表简洁明了,语言精练朴实;地理特点显著,能够科学地体现和强化学科特征;注重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试题有难度梯度,区分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综观2006年广东高考地理试卷,其浓厚的时代性、鲜明的地理性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体现了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问题及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试卷结构、内容安排、题型、题量等方面,在保持原有特点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反映了向新课程高考平稳过渡的基本思想。整份试卷基本不超纲,覆盖面广,知识点分布合理;构思新颖巧妙,图表简洁明了,语言精练朴实;地理特点显著,能够科学地体现和强化学科特征;注重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试题有难度梯度,区分度较高。一、2006年高考试卷评析1.时代性强,关注热点,反映地理学研究的动态性特征试卷在选材、立意、考查内容等方面注重现实问题,洋溢着时代气息,体现地理学科的动态性特征。背景材料和设问紧紧抓住世界和时代的发展步伐,开拓新的领域,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充分挖掘当代系统地理学科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对提升地理学科地位具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如第23题全球变暖对洋流和气候的影响,第26题都市农业的发展对城市环境的积极影响等,都是地理学科中的重大命题。又如,今年是国际防治荒漠化年,结合这一背景设问的有第3、4、5、18、31、34⑷题,共约30分。这些试题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