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精英道德观向平等多元现代形态转变中,道德教育既不能放弃自己的阵地,又不能漠视社会的剧变,必须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这种探索难度很大,学校道德可能会将“好公民”的目标变为“身心健康的个体”,注重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终身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但它作为一种教育思潮被社会普遍接受还是20世纪的事。关于“终身教育”的含义,说法不尽相同,但其主要精神还是基本一致的,即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包括人从生到死所受到的连续的有系统的教育。“终身教育”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也得益于学者们的呼吁,联合国的倡导和各国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地方师范院校转型后教师教育面临的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沿用了近百年的“师范教育”这个概念逐渐为“教师教育”所取代;师范教育制度实现了转型。地方师范院校在转型后,其教师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保持教师教育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使之不被弱化或边缘化;教师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教师;应该在哪里,采取什么方式来培养教师;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如何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遵循班级社会学揭示的两条基本规律:班级编制与课程实施相互制约的规律,班级组织内在的社会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与育人效能正相关的规律。课程改革不能以班级组织的瓦解为代价,因为班级组织本身内含的育人价值是绝对不能放弃的。我国目前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坚持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的同时,着重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和教学,将有助于我国各种类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有利于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挑战。要应对这些挑战 ,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必须倡导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教育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封闭管理与开放管理相结合 ,重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生成性教学"理念被不断地推广,"课堂生成"备受关注。但是,不论是在与一线教师交流的过程中,还是浏览中国期刊网上的相关文章,笔者都发现不少教师在对"课堂生成"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教学行为,也  相似文献   
7.
教学观念的现代化,主要指的是教学目标观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教学目标观,就是追求以使学生形成能力为核心的综合性目标的实现。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必须树立现代化的学生地位观,二是要树立现代化的教学效益观。  相似文献   
8.
职高学生的数学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正如有的职高生所说:“如果我的数学好,我就去上普高了。”即使参加“三校生”的高职单招,提高数学成绩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他们的最大障碍。几年来我在从事职高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数学学困生存着三大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初期,不必过分强调它的“综合性”,而应多结合各门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且可以改变教师知识面狭窄、参与能力弱的状况,还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观念的转变,提高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将班主任理解为“各科教师教育影响的统一者”,是对班主任“纽带作用”的曲解。各科教师的教育影响既不需要统一,也不可能统一,而且也不应该由班主任来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