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改进教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杨酸》,寻找实验所需溶剂CHCl3的替代药品。通过实验,采用1%HAc-CHCl3、1%HAc-C2H5OH、1%HAc-H2O对荧光光谱法测定水杨酸的影响进行比较,并确定1%HAc-C2H5OH为其中最佳溶剂。  相似文献   
2.
将实验《含铬废水处理》中还原剂改进为亚硫酸氢钠,并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处理后废水中六价铬的含量。结果表明:用无色的亚硫酸氢钠作还原剂,排除了三价铁的颜色对实验的干扰,对实验终点的判断更准确,废水的处理效果更理想。得到的滤渣是氢氧化铬的纯净物,可以回收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3.
将分光光度法测定全铁和亚铁的试验进行改进,使实验结果测定更加准确。通过国标法和改进后方法绘制的标准曲线进行对比,并对刚果红试纸的加入,比色皿皿差和单、双倍空白对标准曲线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方法绘制的标准曲线优于国标法;国标法在调节pH值过程中,刚果红试纸的加入对结果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标准曲线的大大偏离实际值,而比色皿皿差对结果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大学化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思路,介绍了大学化学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对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思想、开发流程、脚本的设计及课件的特点等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总结了大学化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5.
氨氮是一种新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其超标率最大,严重污染环境。对低C/N比氨氮废水,传统生物技术需额外投加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进行脱氮,导致出水残留有机物。新研制的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将电化学技术与生物膜技术相结合,将生物膜负载在三维电极体系表面,利用电化学作用产生的氢气和二氧化碳为微生物脱氮提供电子供体和碳源。长期稳定运行表明,新研制的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中氨氮的转化率为95.8%,TN去除率为82%,出水基本无亚硝氮积累,每去除1 kg TN所需能耗小于5.9 kW·h。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在脱氮过程中无需额外投加有机物和碳源,废水处理效率高、能耗低。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课堂的五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越来越被广大教师认同。构建和谐课堂,无疑是和谐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亲和、自由、参与、激活、延展应该是构建和谐课堂的五个基本要素。在教学中,只有牢牢抓住这五个要素,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合作交流,呈现出良好的课堂生态和课程文化,才能最大限度深化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7.
文章评价了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化学系的一种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这种基于内容的模块化实验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增加趣味性在化学实验中的比重,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以"五水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及表征"实验为例,把观察实验结果变为观察实验过程,将刻板的书本知识变为动态实验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让学生自主选择观察的样品,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使其变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趣味性元素的加入提升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不可分割的关系,培养其科研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要求和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标准.提出从本科教学计划入手,将工科化学专业的所有实验课整合成"基础化学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实验"四大模块,建立工科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模式.该模式应用于学院的本科教学实践,产生了良好教学效果,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实践证明,该模式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实验室开放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以课程为基础,实验竞赛为纽带,实验室开放为依托,构建了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学研融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实现了日常教学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深度融合,达到了以实验竞赛推动实验室开放,促进了实践性、研究性教学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