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设计"以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空间,是推动教学结构向学习结构转型的基础。针对当前学习空间设计研究缺乏学理依据、实践操作性不强、"以学习为中心"难以体现的问题,文章以发生认识论为学理基础,首先指出教育工作者应以学段和认知层次设计学习空间;随后,文章从发生认识论和学习空间的交界点学习活动切入,构建了发生认识论视角下的学习空间设计模型;最后,文章以小学阶段为例提出了学习空间设计方案,即从第一学段(1~3年级)到第二学段(4~6年级),物理场所需从逼真逐步走向深刻,虚拟场所需从体现趣味转为注重关联,工具性客体需从易理解操作转为促进抽象认知,而对象性客体需从重直观发展为关注抽象。文章期望能够推进教育领域设计遵循教育规律的学习空间,以响应我国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2.
学习设计作为学习范式落地的抓手,成为范式转型之际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研究话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学习设计的本质是关注认识发生和学习要素,并以此为基础梳理已有文献发现,当前学习设计对学习关注不足;其次,以“五维学习设计”为理论基础,阐释了学习设计的结构关系;最后,以“发生认识论”为学理基础,以小学阶段为例阐释了1~3年级和4~6年级两学段学习设计的层次:“物”经历“具体形象型”学习空间到“形象—抽象型”学习空间的变化,“人”经历主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变化,“事”经历序列化学习场景到关联化学习场景的变化,“境”经历原生之境到派生之境的变化,“脉”经历具体知识到知识专题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转型之际,重新设计作为教育变革媒介的学习空间成为重要的研究命题。然而,当前对学习空间尚未形成清晰的认知。文章首先立足学习空间与学习环境交叉混用现状,通过概念辨析得到学习空间是中介物,是学习发生的间接支持条件,学习环境是刺激物,是学习发生的直接支持条件;其次,通过认识发生过程与生物学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类比,得到学习空间具有“居所”与“转运”双重属性;最后,基于双重属性提炼出学习空间的结构要素,“居所”属性锁定的实体场所和虚拟场所,“转运”属性锁定的工具性客体和对象性客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在全球兴起,以其使用方便、覆盖人群广泛、能实现自主学习、学习资源丰富、费用低廉等特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成为当今远程学习的一大热点。介绍了MOOC目前的发展情况及其功能特色,并从平台功能和特点两方面分析比较其与当前流行公开课的差异。总结分析了其在教育应用中的成功与不足,可为用户对平台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帮助,从而更好地促进MOOC在国内以及世界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结合了传统课堂和E-Learning优势的混合学习(B-Learning)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混合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远程教育和企业培训方面应用广泛,但在高等院校教育中却应用不多。Sakai网络平台在高校中的运用为混合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开展提供了条件。本文通过介绍Sakai的功能特点,探讨基于Sakai的混合学习模式的优势,并以《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为例阐述如何基于Sakai网络平台进行混合学习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在全球兴起,以其使用方便、覆盖人群广泛、能实现自主学习、学习资源丰富、费用低廉等特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成为当今远程学习的一大热点。介绍了MOOC目前的发展情况及其功能特色,并从平台功能和特点两方面分析比较其与当前流行公开课的差异。总结分析了其在教育应用中的成功与不足,可为用户对平台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帮助,从而更好地促进MOOC在国内以及世界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设计高质量教与学赖以发生的高质量学习空间是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前提。文章首先通过梳理高质量学习空间的特征得到映射学习者认识规律是高质量的内核;其次,以发生认识论为学理,在解析其能从学段和认知层次观照高质量学习空间设计的基础上,从学习活动切入,演绎(关系推理为主)了“认识发生→学习活动→(学习环境)学习空间”的高质量学习空间设计逻辑;最后,立足设计逻辑,从“空间—教学设计”视角阐释了映射学生认识规律的义务教育高质量学习空间样态,包括:1~3年级的主要供给“实物”类客体的“具体形象”型学习空间,促进直观感知。4~6年级的主要供给“构件”类客体的“形象—抽象”型学习空间,促进客体关联。7~9年级的主要供给“构造”类客体的“抽象逻辑”型学习空间,促进关系抽象。以期为教师设计高质量学习空间开展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教与学活动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