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创业已成为社会关心的热门话题.据权威数据显示,21世纪全世界将有50%的大中专学生走上自主创业道路,年轻人将成为未来创业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党管人才原则是高校人才强校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指导思想,是确保高校人才工作正确方向的重要保障。高校党委应厘清职能、合理定位、强化领导,通过人才工作观念的更新和人才工作体制与机制的完善以及和谐的人才环境的营造,使高校人才工作满足高校科学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可转换债券是近年发展很快的金融创新品种。国内对于可转换债券的投资价值的研兜已经比较全面了。从每股收益的角度来考察可转换债券的初始转换价格的确定,从而为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公司选择最佳的发行时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是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实现学习型转变是其提高本领、正确履职和实现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搭建促进辅导员学习的“立交桥”和提高辅导员的学习效能,可以在辅导员中大兴学习之风,加快辅导员学习型转变,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利于“三型”政党建设.  相似文献   
5.
张玲  曾春水 《江西教育》2006,(17):21-22
学风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生活、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体现。良好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是衡量育人环境的重要标志。而班风是班集体成员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特久的精神风貌和风格,班风一经形成,就会内化、积淀为班级群体规范,对集体成员的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无形地产生着影响,在学生成长和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锤炼作用。可以说没有良好的班风建设,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学风,学风建设必须从班风抓起。一、班风建设的内涵班风建设的内涵很丰富,主要包括理想教育、成才教育、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高校学生工作出现了诸多新特点和新挑战.对此,必须从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转变,高校学生工作部门服务职能的调整,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和高校学校工作制度的完善四个方面构建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机制,使机制中的"理念--职能--人员--制度"四个要素相互协调、相互平衡.  相似文献   
7.
学风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生活、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体现。良好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是衡量育人环境的重要标志。而班风是班集体成员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特久的精神风貌和风格,班风一经形成,就会内化、积淀为班级群体规范,对集体成员的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无形地产生着影响。在学生成长和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锤炼作用。可以说没有良好的班风建设.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学风。学风建设必须从班风抓起。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WTO是一个以开放与自由、公平与竞争、发展与创新为基本特征的国际经济组织,加入WTO后,我们的经济结构,经济生产过程和经济运转方式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且意味着我们要在世界范围内参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竞争。人才竞争是一切竞争的基础,以职业技术培训和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高职教育显然在人才竞争方面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这就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W TO是一个以开放与自由、公平与竞争、发展与创新为基本特征的国际经济组织,加入W TO后,我们的经济结构,经济生产过程和经济运转方式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且意味着我们要在世界范围内参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竞争。人才竞争是一切竞争的基础,以职业技术培训和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高职教育显然在人才竞争方面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这就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一、重视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和社会心理素质的培养职业是没有国界的,而从业的人是有国家的,因此,必须培养起学生尊重自己的民族和热爱自己的国家的意识。在职…  相似文献   
10.
柳坤  张旺  曾春水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4):31-34,39
选用国内专利申请受理数、国外主要检索工具收录的科技论文数、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这三个指标运用熵值法构建区域R&D产出指数,将全国分为四类水平区并进一步运用指数的三个分指标分析其时间序列上区域分异特征,以期全面认识2001年以来我国R&D产出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R&D产出指数总体差异明显,四类区域之间及其内部的差异有分化;区域R&D知识产出不平衡性有所改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呈分化趋势;区域R&D成果商品化能力的差异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