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杨朔同志一些散文的标题如《荔枝密》、《海罗杉》、《香山红叶》、《蚁山》等,看来质朴无华,但当你通览全文时,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面,所有的画幅都反射着时代的光辉,洋溢着生活的气息。一只蜜蜂、一棵罗杉、一片红叶、一群蚂蚁,这些不被人注意的微小事物,在杨朔同志的笔下,都饱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散发出熠熠耀眼的光彩。《荔枝蜜》就是一篇具有质朴无华的题目,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  相似文献   
2.
“美与情感,对于艺术犹如灵魂肉体,互为表里,缺一不可的。”这是郁达夫一九二三年六月十七日在《艺术与国家》一文里所阐述的文学主张。考之郁达夫先生留给新文学的五十余篇小说,可以说他是实践了自己文学主张的。在小说创作上,他在执着地追求自然的美,人格的美,情感的美等等的同时,着重于强烈的自我表现和真挚的感情流露,精于情景交融的氛围渲染,长于人物情怀的描摹,这便构成了郁达夫小说浓郁的抒情风格。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是一位有着明确艺术追求的作家。这种艺术追求的创作收效如何?时代价值如何?历史影响又如何呢?本文就此作一些分析。1 一九二一年七月,当《沉沦》等完篇的时候,郁达夫尚没有当作家的“野心”;回国之后,受了暗箭明枪之迫,才“听天由命”,“承认了这一种为千古伤心入咒诅的文字生涯”。留日学的经济,终生从事文学。既操文学之业,必有他“艺术的志趣”,这“志趣”是什么呢?即“不得不在空想的楼阁里寄我的残生”,借小说以自遣。在除旧布新的时代,靠了对中外小说的融贯,创造内容、形式具新的新小说,并以那全新的创造物取代旧小说,确又是郁达夫的高远之志。走过五、六年的小说创作历程之后,郁达夫曾分析自己初试小说时的艺术抉择:  相似文献   
4.
谈“解题”     
文章的题目,好象人的眼睛,它能显示出文章的精神和风采。好的题目,能给人新鲜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使人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古往今来,不少名家常在题目上着意推敲。如鲁迅回忆童年和青少年生活的散文,原题《旧事重提》,一九二七年编成集子时,改题《朝花夕拾》,意即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把童年和青少年的生活比作“朝花”,把对往事的回忆,比作拾取“朝花”,形象鲜明,生动,蕴含着对早年生活的喜爱、眷恋之情,富有诗的意境。比起《旧事重提》来,精采得多了。  相似文献   
5.
诗情画意记游程——读《郁达夫游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达夫是“五四”以来有名的作家,他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外,特别在日本、南洋享有很高的威望。鲁迅先生与郁达夫既有深挚的朋友之情,又有亲密的事业上的合作;郭沫若同志与郁达夫的亲密关系,更是尽人皆知的。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七日郁达夫在苏门答腊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一九五二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这位爱国主义作家为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6.
广播新闻导语略论朱信忠广播是一种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它以现代科技手段,用最快的速度把信息传输给亿万听众。因此,广播新闻在各种新闻中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长盛不衰。多年来,广播新闻的写作一直受到新闻界的关注,优秀作品不断涌现,理论研究也逐步深入。笔者多年从...  相似文献   
7.
基于Agent的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考虑到远程教育系统的实际需求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 Agent思想的 Web的远程教育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分析了学生 Agent和教师以及管理 Agent之间的关系 ,将各种教学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学生创建个性化、智能化的教育学习环境 ,同时也介绍了国外的研究实例作为借鉴  相似文献   
8.
涉浅水得鱼虾入深渊擒蛟龙张定枝——一位四十来岁的、身材魁梧、忠厚坦诚的广播新闻工作者。1970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连云港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82年调入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后,派驻连云港市记者站,后任站长。在多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坚持深入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