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对于晏殊《珠玉词》的评价,历来是肯定其艺术性而否定其思想性,即斥之为富贵闲愁、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而就其思想内容而论,晏殊诗词其风雅精神也并非完全缺席,其中"小园香径独徘徊"等言语极具张力,这种幽约的风雅表达,除了源于他的"知足"和"有容"思想之外,还源于其一生所奉行的"圆融"哲学。晏殊的"圆融"之中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则主要表现在儒道之间,于是他在行动上就常表现为跋前踬后,在艺术上则藏锋隐智惟说气象。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晏殊,以诗闻名,以词行世.但历来褒贬俱存,或肯定其珠圆玉润、雍容华贵的艺术造诣.或否定其富贵闲愁、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就思想内容而论.晏殊诗词其风雅精神也并非完全缺席.其中“小园香径独徘徊”等言语极具张力,这种幽约的风雅表达源于其一生所奉行的圆融人生哲学,但这种圆融之中又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冲突,于是他在行动上就常表现为跋前踬后.在艺术上则仿佛风雅不作。  相似文献   
4.
丧葬之厚薄,自古难断之公案.儒家以孝道首倡厚葬隆礼,然疲民伤财之事立显,发冢害死之端频出.于是墨子基于功利而高呼薄葬:一日缩短丧期,二日少葬财物.然墨说终未易俗.至吕不韦,基于逝者而指出厚葬之害,致令逝者不得入土为安,一因逝者子孙生命不能永在、基业亦不能长久,二因财货诱惑流民盗贼横财之念,然世风依然如故.  相似文献   
5.
6.
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的学术之路颇耐人寻味。他走的是一条由古而今、由雅入俗的沿波讨源之路,这也是一条仿佛司空见惯而又为人们熟视无睹的治学之路——由古典诗词到古典诗学,再由古典诗学到民歌民谣,又由民歌民谣到民俗风情,进而再到民俗文化。并且他在二十多岁时就自觉踏上了这条学术之路。钟敬文不仅少有大志、善学勤思,并且善于把握治学之路上的几个关节点。故此,他的学术之路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自先秦诸子以降,柳宗元寓言奇峰兀立。其意象之摄取由"人类社会"而之"动物世界";其叙述方式由"言语描写"而之"心里刻画",依章士钊所论当属"稗官之言";其抒情方式也由"嬉笑怒骂"而之"冷峻针砭",并透着浓重的"忧愤之情"。柳氏寓言有先秦诸子的传承与史传文学的濡染,更有中唐特殊时代背景的政治烙印及其人生遭际的生活历练。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诗学智慧建构了诗学境界论,又循着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则,调动了积淀着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神,并熔铸自己对人生痛苦的体验和对文化命运的悲情,建构了“古今之成大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之境界”.而王氏的这个“三境界”之所以冠绝古今,是因为在它的建构中除了契合典型的中国式诗学智慧之外,还饱含着厚重的忧患意识,并已成为后嗣学人踽踽前行的生命坐标.  相似文献   
9.
现代新诗已经变质。诗歌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应该具备其独有的语言模式,具备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诗之为歌,既要字正腔圆,又要通俗晓畅;既要抒情言志,又要凝练警拔;既要含蓄隽永,又要独创诗式,这才是诗歌区别于其它文学体裁的基本要素——音乐文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晏殊,以诗闻名,以词行世,但历来褒贬俱存,或肯定其珠圆玉润、雍容华贵的艺术造诣,或否定其富贵闲愁、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就思想内容而论,晏殊诗词其风雅精神也并非完全缺席,其中"小园香径独徘徊"等言语极具张力,这种幽约的风雅表达源于其一生所奉行的以柔克刚、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但这种圆融之中又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冲突,于是他在行动上就常表现为跋前踬后,在艺术上则仿佛风雅不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