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两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状态。一方面现有高等教育难以满足民众旺盛的教育需求,需要扩大高等教育供给;另一方面,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减少,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限制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从两个市场的互动关系来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最终会影响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对西部地方高校而言,在市场化条件下,民众对高等教育需求的降低就意味着生源的减少,从而给西部地方高校的发展造成危机。西部地方高校要获得可持续发展,首要的问题是明确办学定位,研究市场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性,以较高的就业率占领稳定的生源市场,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过渡的客观现实要求,针对地方高校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地方高校改革办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科学发展观反思高等教育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按规律发展。高等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双.的核心是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教育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相适应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高等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我们从理论层面、政策层面和实践层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行理性反思,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回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4.
日本文化的独特性来源于日本民族对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广泛吸收、融合。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传入,不仅推动了日本文明的全面发展,而且为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先进的文化资源,同时广泛学习吸收外来文化的需求又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这两方面的综合作用,有效地推动了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师院校管理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出了高师管理创新的难点和重点,并分别论述了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物质手段创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高校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专业建设缺乏特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不符合地方发展要求,以及人才培养方式单一等问题.为此,要进一步更新办学理念,树立为地方服务的观念;加大专业调整与建设的力度;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以及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贯彻落实,艺术教育必将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但是,由于过去“应试教育”的误导,普遍忽视学校教育中的艺术教育,忽视艺术教育师资的培养,造成师资的大面积缺口。随着艺术教育的普及,师资匾乏的矛盾会越发尖锐。据国家教科关于发展与改革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预测:到本世纪末,我国中学音乐、美术师资需配备7万人,规模较小的农村中学兼职音乐、美术教师约2万人。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全国第二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多渠…  相似文献   
8.
日本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率先在亚洲地区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在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精英、大众兼顾,公、私立并举;产官学结合,校企连携等办学模式,不仅有效地推动了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而且为我国目前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很多有参考和借鉴价值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靠科技,科技发展靠教育。教育投资效益的滞后性和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决定了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超前性和优先发展的地位。贫困农村地区要振兴经济,必须优先教育,要发展教育,一是要加大教育投资,二是要深化教育改革,使教育与当地经济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培养实用型人才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针对我国目前中小学推行素质教育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建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素质教育网络体系。为中小学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阐述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在素质教育中各自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