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构建21世纪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世纪之初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现有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的功能钝化 ,丧失了发挥最优效用的主客观“生态环境”。面对挑战 ,审视未来 ,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效能 ,达到机制内部整体“生态平衡”和系统优化 ,实现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 ,必须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新机制。一、机遇与挑战 :高等教育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新“生态环境”1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现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机制与模式提出了挑战。 1999年 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  相似文献   
2.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体系构建中应有之义。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有益的探索。一、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人施加影响,培养人的一定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价值目标就是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价值目标上讲,也体现…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问题的再思考杨鑫铨高校后勤改革经历了10余年的艰苦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改变了曾经30年不变的全包加福利的高校后勤旧格局,为向市场经济转轨铺平了道路。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等学校管...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立体的系统工程,探索从数理上优化组合学校、社会、家庭和大众传媒四种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整合学校内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尝试用数学方法建构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5.
高校后勤社会化模式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实现社会化。”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既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大胆探索和尝试。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基本涵...  相似文献   
6.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编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调查问卷》,对来自5个省份的27所高校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各高校从工作目标、保障措施、工作内容、工作途径、评估体系等各方面加大了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与重视,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由于时日尚短,再加上各高校重视程度不一,呈现出良莠不齐的局面,高校之间也出现差距。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体系构建中应有之义。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人,活着的人是充满灵性、充满了各种发展可能的。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成为生产力基本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走向,既迎合主流文化思潮,又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增强教育的时效性,突显人的价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人学出发,探索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价值,期待为回归教育本质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和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就必须合理界定政府、学校与后勤实体的权利和职能 ,改革现有体制和机制 ,减少资源浪费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解决好“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的问题,认真分析现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大众传媒四位一体的新模式,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