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方伦理学中,幸福是个重要的伦理范畴。英国近代功利主义思想家密尔继承了边沁功利主义幸福论,修正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主张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强调自我牺牲的合理性:注重精神快乐,指出满足不等于幸福;强调了美德与幸福的一致性。他的幸福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直到今天对我们仍有诸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受教育部委托.由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高级研修班”于2006年8月12日至18日在南京和苏州举办。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职教社副理事长张榕明出席开班仪式并作重要讲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中华职教社副理事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龙.江苏省副省长何权.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林玉英,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李树海等出席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唐永泽主持.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姚寿广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3.
主体间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以人为活动指向和归宿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开展必须建立在“人对人理解”的基础上。但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主体对客体改造的传统观点和方法,从而造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理解的缺失。基于此。笔者认为,应把主体间的理解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4.
论弱势群体的伦理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救助是指运用伦理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心理与生理、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道德关怀和帮助,并积极开发救助对象自身的道德资源,提高其自主、自立能力,培养其自尊、自强的伦理精神,最终使弱势群体摆脱弱势地位的一种社会救助。伦理救助有两个层面:一是救助手段和方式的伦理化,二是救助内容的伦理化。当前我国社会救助中伦理救助缺失,应从构建伦理制度、规范救助行为、加强教育支持、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四个方面加强弱势群体的伦理救助。  相似文献   
5.
由集聚经济效应谈大学城的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简要介绍了集聚经济的涵义,指出大学城的功能在于产生集聚经济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优化城市地域结构、促进资源共享和培养创新环境。为了避免集聚不经济现象,政府应加强其调控职能。  相似文献   
6.
主体间性德育:理论图景与价值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德友 《教育探索》2008,(8):109-110
“主体间性”被称为“消除现代主体性”困惑与局限的“一把颇能奏效的手术刀”。“主体间性”的提出,不仅对创新德育思维、拓展德育模式、提高德育时效性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德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其方法论价值具体表现为它为德育实践指明了对话教育的方法、理解教育的方法、互动教育的方法和活动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由集聚经济效应谈大学城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集聚经济的涵义,指出大学城的功能在于产生集聚经济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优化城市地域结构、促进资源共享和培养创新环境。为了避免集聚不经济现象,政府应加强其调控职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请家庭教师(亦可简称“家教”)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了,从繁华的大都市到偏远的小县城,请家教、当家教都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了。随着家教现象的日益普遍,家庭教师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众所周知,家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智力方面显而易见的影响,如学生学习成绩的提  相似文献   
9.
10.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黄炎培一生关注、思考并努力付诸实践的重要内容。在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黄炎培高举实用主义大旗,坚持社会性、实用性、职业性、道德性的人才培养思想,在人才培养的原则、目标、内容、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丰富的至今仍闪耀着熠熠光辉的人才培养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