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教学策略本质新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教学策略具有动态与静态两个构成雏度,其本质是反省性思维作用下的选择行为及动态过程,其基本特征是目标的指向性和选择的探究性,它由内隐的监控系统与外显的行为系统构成。当代课程与教学研究需要以动态与静态两个维度为视角,以反省性思维为基点,区分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并从连续性上把握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高中评价改革走向何方② 高中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理解过程性评价在新课程实验中,过程性评价得到大力提倡。然而,过程性评价到底指的是什么,似乎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因此引起了实践层面的混乱。事实上,理解过程性评价有多个角度。1.评价的价值取向。从价值取向来看,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纷繁复杂的评价归纳为三种,即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①目标取向的评价。曾几何时,“目标测试”与“排名”是学校与老师的宠儿。除了测验与排名,老师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家长甚至家长与子女之间似乎都找不到别的更有讨论价值的话题。其实,“目标测试”与“排名”都是目标取向评…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和框架重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往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是以“教”为中心,把教学看成知识传授的过程,制定一系列的指标评价知识传授的水平。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参与这一过程的主要因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是学生的朋友及长辈;教学内容是充满活力的知识的载体;教学环境是激发和促进互动的背景元素。建构“三阶段、四维度”的评价模型,重构课堂教学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4.
5.
6.
中小学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中小学劳动教育凸显基础性,这一阶段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具有奠基性、先导性意义.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存在实践重点不突出、育人价值不落实、综合功能不显现等问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劳动学习任务群以劳动素养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