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人的发展是生命意义不断丰富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激扬人的生命活力,促进生命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反思不断发生的生命极端现象,意义的失落、教育的“纯工具化”理性成为生命失落的根本诱因,因而引导学生“为何而生”,帮助学生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也就成为了生命教育的本质规定.由此,教育要唤醒生命之爱,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积极...  相似文献   
2.
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困惑看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信仰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人生实践的最高指南。面对当前一些大学生存在的意义感丧失与生命的空虚、成功欲望的增强与生命的焦虑、人际关系的疏离与生命的孤独等人生困惑,现代德育不仅要关注现实生存之“形而下”命题,更要关注理想信念之“形而上”命题,加强对大学生人生信仰的引导,促进大学生生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热点研究问题。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量表编制、现状分析、成因探讨以及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等,呈现出研究多学科、多视角,研究内容精细化、全面化,研究方法多样化、实证化的特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要取得新突破,有待于加强基本概念的清晰界定,突出研究学科的交叉融合,开拓死亡教育、比较教育、教育评价、质性研究等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个法律主治的社会,但西方国家在寻求法治化道路的历程中,道德已成为整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繁荣。西方国家的全民道德认同是通过宗教倡导、法治融合、民主政治以及公民教育的方式来实现的。这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有着深刻的启迪,即坚守道德的崇高信仰,强化主体理性思维的养成,重视制度伦理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个法律主治的社会,但西方国家在寻求法治化道路的历程中,道德已成为整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繁荣。西方国家的全民道德认同是通过宗教倡导、法治融合、民主政治以及公民教育的方式来实现的。这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有着深刻的启迪,即坚守道德的崇高信仰,强化主体理性思维的养成,重视制度伦理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压力与人生信仰状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武汉市11所高校的调查访谈发现,在社会转型期,青年教师的生存压力与其人生信仰存在较大的相关性。随着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和多重精神压力的增大,青年教师的信仰也日趋多样化、自我化、世俗化,其中社会发展满意度对社会信仰、物质生活压力对金钱崇拜、精神压力程度对世俗生命信仰都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德育的社会适应性和个体适应性的同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适应性和个体适应性是德育的两个基本规律。所谓社会适应性 ,是指德育必须与一定的社会政治体制和经济基础相适应 ,与社会意识形态对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素质要求相适应 ,也就是说德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谓个体适应性是指德育工作必须适应学生个体品质发展需要 ,适应其年龄特征、个体特点和思想品德的实际情况 ,通过教育和引导 ,将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需要动机和行为品质 ,使其形成相应的社会生活能力。坚持高校德育的“双适应” ,是为了实现德育促进社会有序发展和个体人格完善的双重使命 ,二者缺一…  相似文献   
8.
"安康杯"竞赛活动是全国开展的一项长期而有效、适合各级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大型活动.多年来,该活动的开展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促进了全国各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营造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活动氛围,对各大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那么,作为一名负责"安康杯"活动的基层工会工作人员,笔者认为,要开展好基层"安康杯"竞赛活动,掀起活动热潮,确保活动效果,就要五个方面抓好落实.  相似文献   
9.
林晓  梅萍 《中国德育》2010,(11):22-25
建国60多年,我国青年的信仰经历了一个从单一化、理想化、盲从化逐渐到多元化、世俗化和主体化的变迁过程。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当今的信仰教育应该从建构信仰本身的理论魅力、明确青年主体的合理定位、倡导国家的主导信仰、创新信仰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入手,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真正内化成为青年自身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0.
在大多数师生眼里,一学期一次的学生评教已变成了形式化的东西,丧失了"以评促教"的真实意义。本文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基于高校师生的主体性视角,分析了学生评教流于形式的根本性原因在于教学中的两个重要主体——教师与学生在评教中的主体性地位缺失,主体利益被遮蔽,主体间关系发生异化。只有确立师生共同发展的评价理念,建构参评双方的"交互主体关系",提高价值主体的评教意识,维护师生的主体权益,才能真正促进高校学生评教工作有效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