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文化理论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榜样有点“成灾”。如果“榜样”真能在数量上超过了人们的可接受能力,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是现实中“榜样”不是数量过剩,而是力量被推崇到了极致。如今的“榜样”群体,其强势力量正日益膨胀,荣誉的“光芒”足以照亮其整个人生旅程。因而,“能够成为榜样”几乎成为今天每个学生的目标:他们为考试多获一分而拼命,为受到周边人的好评而背离自我甘愿套上虚伪的外壳……  相似文献   
2.
3.
语文教科书是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承载体之一,其选文的变换实质上是社会价值观流变的反映,是通过教学将编定者以及社会主流价值的意识形态传达给学生。改革开放以来,语文“经典课文”在不同版次的教科书中有了较大变化.这些变化映射出的轨迹在一定意义上即是“社会本位”取向由“显现”到“内隐”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同情是一种涉及关心、责任、尊重与理解的心灵关怀,是教育的内在品性。同情的蒙蔽与教育内在价值的偏离不无关联。要彰显同情品性,教育的实践过程应体现以下几个关键点:教育者身体力行的责任意识、教育参与者基于平等与尊重的关系意识、非暴力性的沟通与交流、认知与体验的并立与统合。  相似文献   
5.
6.
正小悦悦事件曾让我们对路人的冷漠痛心疾首。可是,事件之后各种道德冷漠事件还是时有发生—不仅是在社会上,还有在校园里。近日,一段在教室里拍摄的长达八分钟的四名女生围殴一名女生的视频在网上传播。视频里,其他同学无动于衷,甚至有人用手机录像。面对道德冷漠,一些人考虑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道德榜样的宣传、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提高,让社会重现道德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特有的性质、目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它在当前社会中的尴尬境遇以及它内部复杂的人员构成等都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场域。这也为教育压迫的形成提供了潜在因子。正是存在于教育场域内外的各种制度、文化、观念的力量逼迫,以及潜藏于教育者内心的自私情结等,使教育的诸多问题具有了"压迫性"。这些压迫往往使儿童缺乏对生命存在之意义感和价值感的体验,体现出"他者化"的生存样态。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是人在与客体的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自由、自主和超越的综合特性,是人的精神生命之所在.将"主体性"理念融于道德教育是人寻求自身价值、完善生命意义之使然.主体道德教育着力在起点上,把学生看作实现生命意义的主体性存在;在教育过程中,以主体性的方式对学习者的生命型人格进行引导和建构;对教育终极目标的追求上.则意在提升学习者的生命型人格与德性品质,推动学习者向善.其全程凸显了大写的"人",是对生命的追寻和显现.  相似文献   
9.
生命人不是一种简单的生命体,其除具备一般意义上的生命特征外,还有自身独特的思想和追求,是集自由、自主、个性以及创新于一身的类生命体.教育,即是让鲜活的生命放歌,让教育者与学习者能从课本知识以及“权力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教育活动中体味生命的意义,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知识自觉地融合,在个人头脑中构建新的观念.教育应关注人的存在问题,树立“生命意识“,建构生命型教师和学生,以教师的生命意识唤起学生的生命价值感,以学生自身生命意义的实现促进教师自我生命意识的生成,使他们应具备的自由自主、个性和创新等特征得以发扬和体现.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