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景在教学《科学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一课时,有个活动吹泡泡,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提出问题后并想办法去解决。孩子们选择的问题是“怎样吹出更大的泡泡?”。泡泡是一个比一个地大起来了,欢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看着,听着,我感受着孩子们的开心……突然,一个孩子惊呼:“老师,快看!”只见一个男孩手捂着眼睛,并使劲地揉着,痛苦万状,差点摔倒!我慌了,马上意识到是怎么回事了,“快,快送到医务室去!”实验室里没有足够的清洁水,我下令请下小助手帮忙。“老师,我的眼睛也难受!”“老师,还有我,都是他弹泡泡炸到我的!”一共有三个孩子受伤!…  相似文献   
2.
把一个雪碧瓶制作成一个简易雨量器,看似十分简单,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本着“动手之前先动脑”的教学策略进行,情形却大不相同了。这其中有多次需要学生运用智慧的环节。这样的教学改变了传统制作课以动手能力为唯一目标进行的状况,大大增加了学生的智力参与度,提高了参与的热情及兴趣,让我感受到小制作培育大智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给六、七岁的孩子上自然课,也许是每周见面机会少的缘故吧(每周只一节课),总觉得和学生谈不上有什么感情,这片空白总让我怅然若失,久久不能释怀。生活中的情绪也会带进课堂,看着一个个毛孩子叽叽喳喳、怪样百出,无名火会腾地冒出,声嘶力竭到嗓音暗哑的时候也有,无可奈何到唉声叹气的时候也有……恼人呵,这书教得真的很辛苦!我感到我快疯掉了,在自己选择的职业上成了失败者!可是我多么不甘心。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科学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一课时,有个活动吹泡泡,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提出问题后并想办法去解决。孩子们选择的问题是“怎样吹出更大的泡泡?”,泡泡是一个比一个地大起来了,欢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看着,听着,我感受着孩子们的开心……突然,一个孩子惊呼:“老师,快看!”只见一个男孩手捂着眼睛,并使劲地揉着,痛苦万状,差点摔倒!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冷和热》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中的第二单元。本单元共安排了《它有多热》《热住哪里传》《哪种材料传热快》和《热水变凉》四节内容。“冷”和“热”属于“物质世界”部分“热现象”的内容。冷和热是能  相似文献   
6.
师:(把一支蜡烛点燃后)同学们有办法把这点燃的蜡烛给熄灭吗? 生:有。 师:能想出几种方法呢?下面试试看,比一比哪组找到的方法多。 (评:以一个开放的发散思维的问题开头、一下子孩子们的情绪就活跃起来,思维的多向性是激发学生学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备课的任务之一是要备教材,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可是,我认为仅做到这一步还不算备好了教材,教了《小电珠》一课后,使我深深认识到,要做到教学实效化,还要敢于突破教材的束缚,要改变以往教师备课时对教材的过分依赖,克服本本主义。教师做到能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对原教材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观察叶的活动中,我要求孩子们先统计一下自己带了多少片叶子,在统计中遇到了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的孩子带来了合欢树的叶子,数不清的小叶子困绕着他们,向我求救。怎么办?我觉得这种复叶的结构一时也说不清楚,只好劝说孩子放弃这种叶子的统计。几天后,教学进行到“认识一片完整的叶”时,我研究了教材后才发现仅限于认识一片完整的单叶,那个问题又冒了出来,何不在此解决复叶的问题呢?机不可失,我兴奋起来,开始计划。1.把教学内容扩充为两部分,认识一片完整的单叶和一片完整的复叶。2.准备材料:剪来梧桐和紫荆的带叶枝条作为单叶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观察石头是一项普通而又经典的学习活动,在各类版本的教材里都有这方面的内容。可是观察石头如许多正常的观察项目一样,在教材的表述上以及教学活动组织上,大多以“观察××,会有什么发现”的方式来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的。这样的话,学生被动参与的成分是存在的。如何克服它,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呢?  相似文献   
10.
若是问你.方糖和砂糖哪个溶解得快些?没有亲自做过实验或生活中没有使用过方糖的你.很可能会脱口而出;当然砂糖快。理由呢?砂糖多细呀,方糖是个大块头!——错!方糖会跟你开个小小的玩笑,大块头的它溶解起来会快过细小的砂糖.不管你信不信。它有超能力吗?有。方块的它有六个面,入水后可以做到五面临水.而砂糖入水后一般是呈堆状,与水接触面要明显小于方糖,所以溶解起来会弱于方糖。结果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