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的把握,即是透过数学知识书面的、静态的符号形式联想到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知识的发生发展历史,社会生活应用情境,学生的潜在经验及认知活动过程等,使数学知识鲜活起来。对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的把握,是提升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有效性的基石。因为数学知识的教学,不仅仅是单一的、静态的符号形式,更是数学思想方法、语言...  相似文献   
2.
相当一段时间里,小学数学课程的实施只注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良,事实上,小学生学习数学,不单单是在数学课堂四十分钟内发生的,如果数学课堂仅仅以教材知识为内容,以班级授课为形式,以课堂练习为训练,就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也使得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形式单一化。由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实施小学数学课程?  相似文献   
3.
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是丰富多彩的,认识物体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认识图形特征的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感知和认识物体,发展空间观念。南京市小营小学的戴守能老师和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的陈红老师设计的《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从课堂教学走向课程实施,是小学数学课程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必由途径。但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如何理解小学数学的课程化实施及如何提升课程实施能力也一直是广大教师关注的话题。问题1:如何理解小学数学的课程实施?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但很多教师经常将课程实施等同于教学,认为课程实施无非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这使得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丰富性、内涵、品质大打折扣,也严重束缚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的实施,势必带来管理思想和方式的改变。只有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经常反思,大胆探索,才能逐步建立适应新课程的管理策略。下面记录的是我校在引领教师实施新课程中的一段经历。[案例]2001年12月份,学校举行了课堂教学大赛,即语、数各个备课组、其他各个教研组通过集体研究,推出一堂公开课向全校教师进行展示并进行评奖。各个备课组或教研组认真讨论,为使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而借鉴、设计了很多课堂学习形式。可当课堂教学大赛进行到一半时,我们发现课堂表面热闹的背后存在着很多隐忧:1.很多老师都选用了活动类教学内容。例如数学学…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107页第12题。【教学目标】1.会从面的特点入手,结合长(正)方体的特征确定思考路径,在不同规格的长方形中选择合适的方案围成长方体。2.会用分类列举的方法探索围成长方体的所有方案,并有序排列。3.会根据需要,选择合理方案,体验长方体容器的容积与所需制作材料的关系。4.能把探索长方体围成方案的策略类推到其  相似文献   
7.
中国组合数论专家、南京大学孙智伟教授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时,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如下建议: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培育自信、激发兴趣、鼓励创新。孙智伟教授尤其强调"鼓励创新",他结合在美国大学执教的经历,强调中国的数学教学要引导学  相似文献   
8.
<正>刘加霞:关于小学数学学科的研究,我觉得这样几个方面特别重要:第一个大的方面是对“双新”(新课标、新教材)的认识和理解。对新课标的认识和理解,有几个点是很重要的,包括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以及核心素养的11个主要表现。但至于怎么落实,目前的研究还不尽如人意。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写教学目标时,不管是课时的还是单元的,往往就是把11个主要表现作为后缀。比如,讲数的认识,肯定会写上培养学生的数感,至于数感在这个单元、这个课时到底是什么,并没有写得太清楚。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的实施,必然带来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改变。只有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经常进行反思,并大胆探索,才能逐步建立起适应新课程的管理制度与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概念是理解命题、掌握规则、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在概念教学中,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