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正>一、一个email小组的努力和忧虑上学年我参加了几次由几位师范生发起的周末讨论会活动,每周六举行一次,参加人员互相分享自己的教育成长经历,讨论这些经历对于自己以后做教师的意义,同时也讨论一些教育热点问题,分享读书心得,总结实习经验,学习行动研究的方法,分享生活中  相似文献   
2.
<正>青年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也是生理和心理剧烈变化期。这一阶段,青年人常常充满彷徨、迷茫与困惑,亟须引导与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杨贤江先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对青年人"全人生指导"的教育思想,主张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发展对青年的理想、修养、健康、学业、择业、社交、恋爱、婚姻等多个方面全面关心、全面指导,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成为中国社会改进上适用的人才"[1]。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一则教学案例的剖析,本文就新条件下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多样性和异质性,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进行了思考。新时代条件下,为使教育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教师需要更加自觉地发现和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异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更加自觉地创设机会和情境使少数群体学生得到表达,更加自觉地审视自身身份和观念,增强开放包容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聋人职业适应性量表>是在参考国内外一些著名职业适应性量表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文化背景、聋人身心特点及其所从事的具体职业类型,设计的符合聋人认知特点的量表.量表的表达采取了低阅读水平、非文字的图片、答题示例以及简洁书面指导语或录像示范指导语等有利于聋人理解的形式.本量表以北京市1100名就业年龄段的聋人为被试,从ICF视角出发,既对聋人职业适应性进行评估,同时可依据评估结果,建立支持性评价体系,提高聋人工作品质.  相似文献   
5.
在对残疾人进行称呼和描述时,"以人为本"用语(person-first language)倡导首先要对"人"进行称呼和描述,然后再谈其存在的特殊教育需要或某方面的障碍.这是特殊教育深入发展在语言形式上的体现,引导人们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残疾人,推动残疾人事业朝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这种用语形式所体现的理念和倡导的行动对我国特殊教育乃至整个残疾人事业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最为困扰、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之一。为解决孤独症儿童在普通学校“进入难、参与少、支持弱”的现实困境,本研究借鉴已有的融合教育质量理论框架,立足北京市融合教育实践,以“能进入、深参与、强支持”为核心构建了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质量框架,提出孤独症儿童优质融合教育一体化实践模式,即:多级一体化制度实现“能进入”,多层一体化课程实施促进“深参与”,多方一体化支持保障“强支持”。这一模式积极改善了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质量,切实解决了普通学校现实难题,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解决答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