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16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这条航线。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  相似文献   
2.
当孩子们一声声清脆的问好已无法舒展你紧锁的双眉;当同学们感情纯真的诵读已难以激起你心灵的共鸣;当你以一句“这点小事也来烦我”打发走前来求助于你的学生;当你从积满灰尘的书堆里抽出一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古色古香”的教案在上面稍作圈点甚至只瞄上一眼便匆匆走上讲台……我想提醒你一句:老师,你真的是“老”了。即便你还很年轻,但你的心态已经老了;即便你自认拥有年轻的心态,但此刻的你一定染上了一种心理疾患———“职业倦怠症”。“职业倦怠症”并非因身体劳累所致,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  相似文献   
3.
中评 《青年记者》2006,(23):59-59
有一段精彩的对话,读来令人忍俊不禁。不久前,美国埃克斯帝偌战略研究室国际事务部研究主任亚伦斯博士接受美国《世界军事防务》的采访,两问两答,令人捧腹。记者:博士先生,您认为北京会对抗布什政府吗?白宫和五角大楼会不会因此对华开战?亚伦斯博士:记者先生,我觉得你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读过不少描写鲁迅先生的文字,说实话,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很多,但陈丹青先生的一篇《大先生》却足令我玩昧再三爱不释手。其独特的视角、洒脱的行文、新奇的语言、似是信手拈来而又运用得恰到好处的文化掌故……方方面面,无不令人叹服。  相似文献   
5.
大约20年前,我写过一篇万言长文,主要讲述的是自然界之事,兼之也涉及了人类生存状态的事,题为《人类还能生存多久》,发表在《北方文学》上,责任编辑是孙仕侠先生.此文发表后,转载的报纸杂志颇多.  相似文献   
6.
说风雅     
“风雅”这个词最初的源头,大概起于《诗经》吧.风、雅、颂,是《诗经》三部分的名字,风是民歌田歌,雅是典雅之乐,颂就是颂歌,后人取前两个字,风和雅,组成风雅这样一个词,这是汉字的奇妙.颂歌并不是人人爱唱,更不是人人爱听的,千百年来,一直如此.所以,风雅这个词,绝不会被“风颂”或者“雅颂”替代,这也是人心所向,约定俗威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吸进来,呼出去”,这六个字,是我在一座寺院迎门的颓壁上读到的,无意间一抬眼,不知为何,这个藏在满墙文字汪洋中的句子竟自己浮凸出来,要我认出它。仿佛被久候的人轻轻拍了一下肩膀,心一动——噢,你终是来了。薄薄的欢喜,登时掠过忧伤的心堤,是一种松绑的感觉。然而,我却不曾滞留.目光挪开的当儿,脚步已然随着众人走远。  相似文献   
8.
“现代气息”与“化氛围”应该不是两个相互抵触的概念。尤其作为化传承的校园.这两当中倘若少了一件或是出现明显的“瘸腿”,总会使人感觉到莫大的缺憾。  相似文献   
9.
小河殇     
“高枕无忧”见于《国策·魏一》(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和《国策·齐四》(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高枕无忧”四字成型最早见于《旧五代史·高季兴传》。《辞海》释义为:“垫高枕头安卧,形容无所顾虑。”然而垫高枕头真的就能安卧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捉刀”之忧王淦生自打科举史上有了一文定终身的考制,那种操“捉刀”之业者也就相伴而生。不过,披“捉刀”者也是活得战战兢兢,倘能瞒天过海,自然“人得名,余得利”,润笔是大大的;一旦东窗事发,却是干系难脱,纵然死罪可免,活罪也是难逃的。由此看来,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