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启文述源     
启文于东汉出现,作为奏议文字长期存在于传统公文之中,齐梁时文体论者即在此一职能上认识启文体。而刘宋时启文内容发生显著变化,使之渐近于应用文之书牍类。启文的衍变过程,是其文学化的进程,也是文体蜕变和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天鬼神是墨家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但历来人们对此评价不一。天鬼神的特征各异,但彼此的联系紧密。墨家的天龟神观念并不是孤立的,其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我们应该给它一个公允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前修时贤说《蒙》卦初六爻之贞兆辞“以往吝”,歧义颇多。本文通过对《周易》古经含“往”字的句式的归纳分析,认为“以往吝”之“以”为衍文。  相似文献   
4.
平民思想是墨子思想的基点 ,是墨子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学说 ;它强调了平民阶层的物质利益及其基础性。本文主要从墨子对平民的认识方面来分析其平民思想  相似文献   
5.
范望由《太玄》提炼出了"家性"与"行数"两个词,其中"家性"主要指《太玄》首名的意涵,也包括玄首的阴阳刚柔之性及其五行属性,而"行数"则指《太玄》首赞之数与五行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家性与行数作为解赞体例,使范注自具特色,可目为范望之太玄学。  相似文献   
6.
:忆梅下西洲”,西洲是美好的回忆,抒情的起点;“西洲在何处”、“鸿飞满西洲”,西洲则是对“郎”的埋怨,一怨人不到,再怨信不至;“吹梦到西洲”,西洲是凄绝情感的寄望。西洲贯穿首尾,层层推进心理情感的变化,形成《西洲曲》整体“清怨”的抒情特色。  相似文献   
7.
司马光认为《太玄》与《易》“道同而法异”,故《太玄集注》多援《易》以释《玄》;并以为《太玄》合于圣人之心经典之义,故《集注》广引经典以释《玄》;《集注》以卦气学说和首名义训,重新厘定玄首拟卦之序.要之,司马光把《太玄》置于易学发展史的大背景下进行整体观照,以透显《太玄》熔铸百家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8.
对“庖丁解牛”的解说,历来多未得其真,这主要是因为对庖丁所说的“三年”、“十九年”两个数字的不理解。经辨析,《庄子》中此两数字来源于中国古代历法知识,这是理解“解牛”之旨的关键所在,文惠君所得之意亦由此出。此两数字是用来讲明道修道的工夫,庄子借此“道数”以表达其养生之主旨及其天人思想。  相似文献   
9.
今人对前代诗文所用典故的理解与作者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差异,也可能对诗文用典不察,这都会影响对诗句甚至是诗歌旨意的理解。通过对曹操《短歌行》中《诗》典的考释"还原",文章对《短歌行》诗旨进行了重新解说:用《鹿鸣》成句,乃曹操以周文王自喻,表达礼贤修德而欲孙、刘输心来归之意;化用《正月》诗句,乃曹操以周武王自喻,暗示以力征实现统一;末以周公忧勤为比,昭示辅治天下情怀。《短歌行》乃曹操抒发其欲集文武周公三圣之业于一身之志意,是赤壁决战前酒宴中的狂热抒情。  相似文献   
10.
阿里西瑛是元代中后期散曲作家,他仅有的几支散曲,反映出丰富的思想状态及其存在方式。有别于元代文人的隐逸主调,西瑛的曲作表现出对隐选身份的废置,以及友朋唱答与寄意山水等体现隐逸情趣的生存方式的弃置。这种“多余人”式的存在,与俄罗斯“多余人”形象相较,体现出两种不同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