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教育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从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充实的教学内容是关键;生动的教学语言是前提;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手段四个方面对这个课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全世界影响巨大,华侨主要聚居地区东南亚也深受其害。由于深受所在国经济环境的影响,东南亚华侨经济本身存在着经营分散、产业落后的弱点。东南亚各国早已成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在国际贸易中,只能被动地接受帝国主义的裹挟,因而经常牺牲华侨的利益,以维系其统治。在经济危机波及东南亚地区时,东南亚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排华的经济、移民政策。华侨经济深受其害。尽管国民党政府对华侨投资极为重视,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若干地方政府对华侨投资也采取了积极鼓励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华侨投资国内,也受到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1928年以后,由于官僚资本的垄断扩张,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压缩了其发展空间,并在客观上对华侨资本产生了排挤、制约的严重后果。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华侨转变其经营方式,在生产经营上开源节流,在资本经营上越来越多地采取资本联合,并通过侨汇转移财产、直接投资国内等措施,力图减少损失。但因诸多因素的影响,最终未能摆脱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3.
如何进行新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整体化教学,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当前面临的新课题。文章主要探讨了该课程整体化教学的前提条件,整体化教学的基本原则,以及整体化教学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产生,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背景和“调和汉、宋”的治学理路以及经世实践息息相关。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内容形成以培养通晓洋务的练兵、制器等近代科技人才为根本,以发展海防教育和留学教育为重点,以“借法自强”为终极目标的相对完整的体系,具有承前启后的显著特点。而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形成,一方面是其洋务实践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发展,也对其洋务实践以及“同光新政”的开展,都具有开创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