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维互动是一种创新性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网络""学生←→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把学生的手、眼、口、耳、脑等各个感官都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索,并且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原理课"教学中实施多维互动,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课堂失语”是教育研究中借用的医学名词,特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提问保持沉默的一种现象,它与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格格不入,既阻碍教师教学意图的全面实现,更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要消除这种现象,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的教育策略,打造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理想课堂,使学生敢于、乐于和善于课堂表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办公室作为高校内沟通上下、协调左右的枢纽和联系社会各界的桥梁,在高校公关工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办公室人员应强化公关意识、明确公关职能,为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绝大部分中小学生在公民意识方面有较强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独立自主意识和公德意识,但缺乏付诸实践,存在知与行的脱节。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教育缺乏对公民意识养成的落实,家庭教育缺乏公民意识养成的氛围,社会教育缺乏对公民意识养成的责任担当。只有扭转以升学率为主导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创建公民意识养成的良好社会环境,让公民意识在家庭中奠基、在学校中强化、在社会中升华,才能确保中小学公民意识养成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5.
公民意识养成,本质上是个体对公民角色的心理认同和理性自觉,是个体为参与社会生活以及实现自身权利的公民成长过程.中小学生的公民意识能否养成以及养成如何,对其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一、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强化中小学生公民意识的养成 学生每天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根据教育的需要和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把公民意识养成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可以使他们从小树立公民意识.(1)改变传统观念,重视公民意识养成.(2)多种学科联动,共促意识养成.(3)加强师德修养,创新教育方法.(4)优化校园文化,养成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财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商反映一个人认识和运用金钱运动规律的能力水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社会成员具备较高的财商。财商教育回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旨在培养和提高公众的财商,避免经济方面的犯罪和失误,提高公众消费财富、创造财富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失学复读儿童的特殊经历,导致了他们在认知、感情和行动方面的诸多问题,影响了其身体、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学校及教师应采取多种措施,在知识、技能、思想感情、行为习惯等方面加强对失学复读儿童的教育,促使其尽快融入社会,回归人生正轨。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石家庄市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市)--鹿泉市部分农村的参保情况是:新农保的参保率较高,但个人选择的缴费标准普遍偏低,少部分人缺乏对政策的深入了解;缺乏相应鼓励政策,中青年农民的参保意愿不强;集体补助不到位,政府财政存在隐性压力等。因此,必须加大对新农保政策的宣传,使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真正深入人心;提高新农保补贴标准,合理增设个人缴费档次,鼓励长缴多缴,提高中青年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设计,保证新农保的集体补助,打通政府财政压力的释放通道,促进新农保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真正使农民“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10.
多维互动是一种创新性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网络”“学生←→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把学生的手、眼、口、耳、脑等各个感官都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索.并且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原理课”教学中实施多维互动.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