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的理想社会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毛泽东理想社会观发展的三个阶段;论述了毛泽东理想社会观的基本特征:自由、平等、富裕、高尚;指出了毛泽东理想社会观的主要思想渊源:即中国古代农民“均贫富、等贵贱”的传统文化和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分析了毛泽东理想社会观的最主要缺点──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是实现这一理想的最深厚基础。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至今已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1959年,建校刚两年的内蒙古大学就在首任校长乌兰夫同志的指导下,创办了《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和自然科学版三种学报。创刊初期,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不定期刊物,没有专门的编辑部,由校教务处负责组稿和编辑工作,著名史学家胡钟达先生和著名语言学家张清常先生等负责稿件审订。1966年因“文革”被迫停刊;1972年至1973年初以《新内大》为刊名出版4期;1973年至1975年与自然科学版、内蒙古大学校刊合并为《内蒙古大学》,出版7期;1976年恢复哲学社会科学版,出版2期,1977年出版5期,1978年正式以季刊出版。1979年,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将统管蒙、汉、理三个版的学报编委会改组为三个专门的编委会,分管三个学报的业务,同时充实了编委会成员,健全了审稿制度。这些举措大大改进和完善了学报的工作,使学报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1984年起哲学社会科学版开始在国内公开发行,1988年取得国内统一刊号和国际标准刊号,并通过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向国外发行。1996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0年改为大16开本。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上看.市民社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与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深入发展。中国的市民社会逐渐产生和壮大起来。由于历史和化的原因。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可以保持天然的良好关系,这使得市民社会可以在中国的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及人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表现在:第一,市民社会是建立民主政治的基础和动力;第二,市民社会在促进经济市场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三,市民社会可以更好地保障个体利益,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唯物史观的视野中,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必然趋势,它是由多种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资本对外扩张、经济市场化和各经济主体的主观选择。  相似文献   
5.
论劳动资料     
本文认为劳动资料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范畴,正确地把握这一范畴,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锁钥,也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全部理论实质的关键。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本文论述了劳动资料的本质、结构、演化、特征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在马克思的社会经济结构理论中,社会经济结构有两种类型:生产运行结构和生产要素结构;生产要素有4种联结方式;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就是从生产要素的4种最基本的联结方式中概括出来的社会经济结构的3个基本层次,也是社会生产中3种基本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就是社会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自真理标准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年来我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历程;阐述了思想解放的实质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思想解放的目的是实事求是,思想解放的作用是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思想解放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思想解放的成果是形成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理论中的生产力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这个范畴,并不首创于马克思,在马克思之前,已经广泛地为马克思的前辈们所使用(魁奈、斯密、李嘉图、李斯特等)。而且在这些经济家的著作中,生产力所表示的意义又是不尽相同的,生产力已经是一个无所不包的范畴,甚至有的经济学家还标榜自己的经济理论是关于生产力的学说。然而,马克思以前所有的经济学家关于生产力的理论,虽然或多或少包含着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从总体上说来却都是非科学的。马克思在继承前人的优秀思想成果时,也沿用了生产力这个范畴,不过是在经过重新理解后,才纳入了自己新的世界观体系之中。在马克思的理论中,生产力始终是他借以说明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物质资料生产在社会发展中全部意义的一个主要范畴。也就是说,生产力这个范畴,是马克思建筑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经济理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伦理危机及伦理重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经济体制为先导的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不仅引发了伦理功能、标准和行为方面的危机,也要求与传统的伦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伦理和资产阶级的伦理不同的新伦理的重建;在新伦理重建过程中,社会主义和功利主义是其原则,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总目标的个人与社会伦理是其内容,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是其途径。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有制,已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以下5个方面就此阐述了自己的见解:私有制的本质、属性和历史作用;社会主义条件下私有制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我国私有制经济的发展趋势;私有制经济发展所引发的社会后果;在私有制问题上必须坚持的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