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原文】 有人焉,视于无形,听于无声。以事其君,可谓臣乎?曰:否。杀其身以事其君,可谓之臣乎?曰:否。夫视于无形,听于无声,资于事父也。杀其身者,无私之极则也。而犹不足以当之,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以天下万民起见,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况于无形无声乎?非其道,即立身于其朝,未之敢许也,况于杀其身乎?不然,而以君之一身一姓起见,君有无形无声之嗜欲,吾从而视之听之,此宦官宫妾之心也。君为己死而为己亡,吾从而死之亡之,此其私匿者之事也,是乃臣不臣之辨也。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共选了四篇散文,两篇讲读课文是:《风景谈》和《天山景物记》;两篇自读课文是:《故都的秋》和《时钟》。 对于散文,同学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到了,知道散文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就是说所选取的一切材料都要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但是可以这么说,初中课本上所选的散文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形”并不真的那么“散”,还是显得比较集中的,象脍炙人口的《井冈翠竹》、《白杨礼赞》,作者的视角自始至终很少离开所写事物本身,当然,这也是由于文章题目本身所决定的,这就好象时下流行的“跳跳球”,跳者再怎样用劲甩,但由于球上系了一根松紧绳,“跳跳球”总不离跳者的“脚”这一定点。而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散文才真正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这一特征。这四篇散文如果单从题目上来看,(“风景谈”、“天山景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