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9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建设的学术方向、学术立场和学术路径三者的有机统一,关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建设的前途和命运,而学术路径又是制约和影响学术方向和学术立场的关键环节。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建设的学术路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之学科意识的支配下,分析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结构;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原理的指导下科学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标与任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观的视域里正确看待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二级学科的逻辑关系;在横向逻辑关系上打通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逻辑关联,积极开创和拓展把本题与方法统一起来的学术路径。  相似文献   
2.
“道德中心主义”是一个涵义不确切的概念。在道德的社会调控意义上,历史中国是“以礼治国”——“政治”、“德治”、“刑治”并举的国家,并不存在“道德中心主义”或“以德治国”的问题。封建统治者将道德“抬到吓人的地位,搞道德中心主义”,虽然只是一种历史假象,却养成了中国人注重道德生活的传统;这种传统与“道德中心主义”不可相提并论。儒家的“仁政”主张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今人对此应当持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3.
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建设的学术立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从事任何社会实践活动客观上都存在着立场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建设同样存在学术立场问题。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建设的学术立场就是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为此,需要自觉纠正"两张皮"的现象,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问题"意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研究和理论运用的实验研究,并建立必要的立场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道德悖论现象之"恶"不同于道德谴责公认之恶,也不同于"人必有私"的人的"自然本性",多具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特征,当人们视"恶"为恶时多处于"见仁见智"的认知状态。"恶"蕴含着促进社会与人的道德进步的逻辑张力,对于伦理学理论好道德建设的创新好发展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在社会处于变革时期尤其是这样。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以来,为适应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取得了具有哲学样式特性的丰硕成果。在唯物史观的视野内梳理和说明这些成果形成的社会机理和主要类型,展望其今后发展的逻辑方向,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建设的科学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高校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专业教师的“做学问”,即从事专业科学研究。很多教师因为潜心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而成为某些方面的专家,其中有些人还成长为国家某些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其所在高校也因得益于他们的成长和成就而成为著名的高等学府。那么,高校辅导员要不要“做学问”?回答无疑应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李茵  钱广荣 《科教文汇》2011,(30):165-166
本文通过通识教育在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通识教育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中切实可行。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中应当正确处理医学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关系,培养通识型医技人才。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有效性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是永新同志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的第一部学术著作,在此我谨表示诚挚的祝贺。  相似文献   
9.
道德在价值取向上历来是向善的,但实际情况表明结果不一定都是善,这就涉及到道德行为选择中的假定的问题。道德假定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合乎理性的道德假定应当遵循价值判断与逻辑判断相统一、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人一直是在道德与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意义上推崇重义轻利的价值原则的。改革开放以来,重义轻利为义利并重所取代,但人们在理解这一原则的时候依然恪守"义利关系即道德与利益的关系"的传统范式。这种理解范式的学理性缺陷在于把道德与利益尤其是与个人利益对立了起来,始终为忽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提供道德上的依据。实际上,义利关系不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而是道德与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的关系;社会道德的使命就在于维护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同时,调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