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媒体而言,“权威性”具有中轴意义,它与公信力、影响力、主流等概念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决定着报纸影响力的大小及其主流地位的实现程度。所以,它一直是党报执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
目前已组建完成的报业集团,除上海的文新集团属于两强联合外,均是一家党报为龙头加上若干家系列报刊以及各类多种经营公司.这些系列报刊或是原先党报自己所办都市报、晚报,或是在报刊结构调整过程中并入的厅、局、部、委机关报刊以及其它系列报刊.在划归之后,报业集团并没有及时地进行系列报刊的整合,造成内部报刊定位层次不明、市场重叠引发的"内耗"和办报思路的混乱削弱了集团的整体市场竞争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理论,现阶段我国多数报业集团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报业集团,它缺少企业应有的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缺少资金扩张的纽带.因此,集团虽名为一体,实则分散,在很多领域,不能达成统一的行动和认识.这造成集团与系列报刊之间,系列报刊内部之间的磨合中产生一些问题.因此,近几年来,各报业集团都加强对其系列报刊的整合,整合方式与模式呈现出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当代传媒的市场化程度日益加强,教育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需求日益突出。新闻教育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动态化过程。要树立动态化的办学思想,大胆改革,探索出一种市场适应性较强、开放灵活的现代新闻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动力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维新运动兴起到戊戌政变之间,张之洞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时务报》维新派都倡导社会变革。深入考察张之洞的代表作《劝学篇》发现,在“救时”的大局下,在《时务报》时期,“求大同存大异”是张之洞处理与后者关系的准则,这使他与后者之间保持着既合作、认同,又矛盾、冲突的独特文化关系。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文章?西方顶级学术刊物的投稿、审稿、发稿有着怎样的流程和“规则”?2015年5月30日下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终生荣誉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温思敏(Winsemins)讲座教授,2007年澳大利亚经济学会最高荣誉(杰出学者)获得者,黄有光教授做客北大新闻学茶座,把自己多年来发表200多篇审稿论文、其中50多篇国际顶级期刊论文的经验和心得一一道来,其中还采用了曾经长期担任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主编的KwanChoi教授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7.
诞生于中日甲午战争后的《汉报》(1896-1900)是日本在华第一家舆论机关,针对当时中国人厌日人极甚的对日态度,它在制造唇亡齿寒的中日关系舆论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本文主要以现存《汉报》原件为史料,分析该报关于中日关系的报道及论调,揭示该报在中日睦邻论、师日论和联日抗欧论这一整套动听说辞背后所包藏的真实意图及其舆论诱导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阳美燕 《当代传播》2003,28(3):55-5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指出:“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可见,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用,一种满足人的某种物质需要的实用或功利,常常出现在经济交往领域如市场交换领域;一种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实用,主要出现于意识形态领域如道德和审美领域,我们分别称之为物质效用和精神效用。人类的活动,无论是实践还是认识,都是在追求和实现某种价值。作为媒介一项重要功能机制的舆论传播同样如此,也是在追求和实现某种特定的价值。如  相似文献   
9.
我国报业集团发展的两个现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的报业集团发展很快,实践需要理论的支持,因此有关的理论问题也日益引起新闻界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本刊为此编辑一组文章,有的研究我国报业集团在发展中存在问题,有的是某一方面的经验之谈,还有对“新闻传播集团”认识的一家之言。这些文章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报业集团”的理论探索,现刊出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