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感受新课程 新课程实验,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实践中,教师们总结出,新课程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徐汇区作为上海市全面实施二期课改的五个试验区之一,提出了“聚焦课改、决战课堂”的二期课改工作思路,采取“分步推进,层层深入”的实施策略,力求在四年内完成徐汇区实施二期课改工作方案的各项任务。目前,徐汇区已经完成了二期课改的前期“解读工程”,正在进行“百课工程”的尝试。(解读工程: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编写“课程标准解读手册”,帮助教师理解和领悟二期课改的目的和意义。百课工程:从人人参与的万课,到学校层面展示的千课,再到区域层面的优质百课的过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关于2006年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全员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上海市教委发布了“课改探索实践课设计和点评基本标准”。在操作的层面,为正在进行的上海二期课改的全面推进工作指明了方向。随着各方面教育人士对这一标准的深入学习,大家逐渐对这一标准有了自己的理解,形成了一些意见。我们将其中的一些比较集中的问题集合在此, 通过讨论的方式,为教师的培训、学习提供多元的视角,同时,也通过讨论, 分享部分已经参与课改实践的教育者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应以认识、情感、技能三大要素入手,才能优化教育效果。一学习能力中的认识要素,主要包括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知识的保持能力。理解能力,重点是抓住“四性”。首先是知识的准确性,分析学生失误最多的原因,是对概念理解的表面化,这就不仅要求教师准确地抓住概念的关键字、词、句,讲清,讲透,同时还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其二是知识的联系性。概念的联系性越强,即“亲和力”越强,概念的“化学键”越活泼,定势的惯性便越小,新概念越易形成。其三是知识的容量性。传授概念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把一组在内容上有必然联系的信息,加以必要的排列和组合,因为它是思维  相似文献   
5.
一、选题的背景   1.城市生活垃圾是上海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的发展速度及规模异常惊人,但其背后也存在着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作为中国腾飞的龙头和窗口,其环境问题的治理当然也就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一、感受新课程新课程实验,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实践中,教师们总结出,新课程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新课程对知识识记要求降低,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提高。新课程适度淡化了知识的严密、完整和系统要求,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从知识  相似文献   
7.
一、选题的背景 1.城市生活垃圾是上海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的发展速度及规模异常惊人,但其背后也存在着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作为中国腾飞的龙头和窗口,其环境问题的治理当然也就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陆葆谦  包霞 《化学教学》2002,(4):49-49,48
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全国颁发的高中课程计划及上海市二期课改都已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列入了正式的课程计划中。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力的探索研究已是当前课程教育改革的前沿 ,为此 ,我们开辟了“研究性学力展示”专栏 ,本期发表了上海徐汇区教研室陆、包二位老师的文章。同时欢迎各省市教研室、教师踊跃来稿 ,充分反映各地区实施研究性课程教研的现状 ,展示研究性学力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9.
教师如何对学生的操行作业客观的、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评价,这无异是关系到能否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传统的操行评定缺乏全面性、科学性、教育性,因而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符合全面性、科学性、教育性原则的中学生操行评定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确立操行评定标准的基础——五育、三层次、二化  相似文献   
10.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时代的要求与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往往按照自己长期积累形成的教学经验 ,较多地关注学生对教师自身教法的适应 ,而很少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去适应学生的学法。我区曾有一堂化学公开课 ,课题是化学与水处理。从教案来看 ,从复习对水资源的认识 ,引出世界性缺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水体污染 ,特别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水体污染 ,然后引述水体污染的四个原因 ,并提出化学在防治水污染中的主要作用 ,最后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认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本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