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2005年黄河流域区试B,C两组17个杂交春棉品种的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前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0.84%.通过聚类分析,从纤维品质的相似度上将17个品种划分为四大类,并对各类品种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多元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第1类为优质棉品种,第Ⅱ类为亚优质棉品种,第Ⅲ、Ⅳ两类为中质棉种。同时,对各类品种的品质育种目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采用五因素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田间试验测得的数据.建立了以产量及产量因素为目标函数的试验因子效应系列回归模型。根据产量目标方程,采用模拟仿真,因素取值的频率分析.得出产量650kg/666.7m^2的农艺措施组合决策为秧田播量27.77~29.50kg/666.7m^2、秧龄40.96~42.74d、插秧密度1.55~1.87万穴/666.7m^2、施纯氮16.47~17.43kg/666.7m^2、9.1~9.3叶龄时喷施多效唑,并求得其高产最佳产量结构及对单因素、两因素互作效应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3.
模糊数学在玉米区域试验组合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南省2001年玉米区试套种组的10个参试组合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浚单981居参试组合评价第一,浚单9810、新单22号分别第二、三位,这三个组合综合评价好,表现稳定,可望在河南省玉米种植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五因素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田间试验测得的数据,建立了以产量及产量因素为目标函数的试验因子效应系列回归模型.根据产量目标方程,采用模拟仿真,因素取值的频率分析,得出产量650kg/666.7m2的农艺措施组合决策为秧田播量27.77~29.50kg/666.7m2、秧龄40.96~42.74d、插秧密度1.55~1.87万穴/666.7m2、施纯氮16.47~17.43 kg/666.7m2、9.1~9.3叶龄时喷施多效唑,并求得其高产最佳产量结构及对单因素、两因素互作效应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5.
模糊数学在棉花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经过28个玉米杂交组合10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得出,除选择中等株高与穗位高两生育性状外,对穗部性状的选择,以穗长、穗重、行粒数、百数重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7.
产量因素性状与产量的偏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株铃、铃重与衣分为三大产量因素,以株铃对产量的贡献最大,铃重次之,衣分居三。纤维品质性状的偏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选择整齐度高、比强度大、麦克隆值低的性状,不仅可提高纺纱均匀性指数,且对改善子棉产量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增加株铃,有利于提高皮棉产量和增进纤维品质,但株铃过多,晚秋桃所占比例大,将对衣分、衣指、麦克隆值产生负效应,因此,应注意优化成铃时间与部位,力争多结优质铃。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微积分理论,对建立农业生产函数密、肥数学模型及其优化进行了探讨,为寻求高产最适密度和最佳施肥量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方法,体现高等数学在现代农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豆农艺性状的因子分析及品种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0个大豆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可由3个相互独立的主因子所代表,F1是生产力源库因子;由株高,茎粗,有效节,百粒重和株粒重组成;F2是籽粒生产力因子,由有效荚,有效粒,株荚重组成;F3是分枝因子;由分枝数单一性状组成。其中F1的作用最大,F2的遗传不稳定。为有效地提高粒重和量,首先要注意株荚数,株粒数的必廊,根据诸供试品种的主因子得分向量,进行了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0.
单位"1"是完整的分数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教学与建构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树立一个"完整而有层次教学"的意识并传递给学生,千万不要等到教学单位"1"这一知识时才来渗透、铺垫、构建,到要用的时候才开始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