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要处理好小学与中学的衔接工作,必须要特别重视家庭、学校、家长和教师的密切合作,使其形成合力。 第一,做好从小学到中学的衔接工作,家长应与班主任、任课老师经常沟通。上中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飞跃、也是人生的一次转折,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上中学后,长大了,有他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不必管得太严,可以松口气了。其实不然,大家都有同感,中学生不如小学生听话,小学学得好的,到中学不努力就会退步。小学学得不好的,适应得快也  相似文献   
2.
3.
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依托国家重点学科科研优势,形成了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教材建设,高水准植物病理学科研平台教学资源化,构建具有国际水准的植物病理类系列课程体系、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等改革措施,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探索和大胆实践。  相似文献   
4.
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对农科创新人才的客观需要出发,针对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植物病理学实验改革的实际,提出了进行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规范实验成绩评定等改革的重要意义及方法措施,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高小宁 《考试周刊》2009,(36):191-191
新课标下的生物课堂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态度、情感、求知更是教师要考虑的问题。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就要进行情感交融,从学生的情感出发,让其感知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从而以感受生活的态度去学习生物。  相似文献   
6.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农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程。为了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培养农学本科创新性科技人才的要求,结合西北地区的地域特点,我们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考试方式进行了系列改革和探索。多年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参加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相似文献   
7.
植物病理学是研究微观和宏观世界客观规律的学科,是针对由真菌、细菌、病毒、植物寄生线虫等生物因素引起的侵染性病害而言的,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人们肉眼看不见的病原微生物及寄主植物受害后的病理现象。结合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动画模拟植物病原物侵染植物的微观过程来展示知识点,化难为易,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准确地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介绍了植物病原菌侵染过程动画制作的基本过程,分析了近10年来植物病原菌侵染过程动画模拟方法的教学效果,总结了相关经验,并对植物病原菌侵染过程动画模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高小宁  黄丽丽 《高教论坛》2012,(1):35-36,56
从实践教学在高等农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出发,结合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提出了研究型实践教学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针对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目前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的现实,亟需洞悉制约其创新发展的因素,选择适当的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和相关制度安排。采用二阶段关联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效率横向发展水平和纵向发展态势。与世界发达国家及国内发达地区的横向对比发现,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一阶段的研发与二阶段的科技成果转化严重缺乏效率;从自身发展来看,研发的技术效率较高但缺乏规模效率,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阶段,无论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都不高,这是制约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效率的若干路径及措施建议,供政府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岚县地处晋西北吕梁山的中北部,不仅具有相对独特的地形和降水优势,而更重要的是拥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但长期以来,该县社会经济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近几年来,在当地县委政府的领导下,相继推出了生态立县和工业强县的治县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