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2.
生态文明的中心思想之一就是做好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人作为事物的主体,必须具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意识决定行动,行动付诸于实践,全面提高居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观念是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只有让民众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观念发生改进与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只有让民众积极的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才能真正的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必须在政府的参与引导,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政策的制约,各地方的全面贯彻执行和大力宣传下,把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南通加速发展海洋经济,具有促进南通特色产业形成、提升南通竞争实力、拉动南通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南通开放经济的全面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投资机会、提高居民富裕程度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基于资源条件、发展效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南通应实施特色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南通特色海洋经济主要由滩涂与辐射沙洲养殖产业群、港口物流产业群、临港工业及服务业产业群、滨海旅游产业群等4大特色产业群构成。  相似文献   
4.
苏通大桥的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南通的经济区位,将南通从上海强辐射圈的外缘拉入上海经济区的核心圈,使南通从交通网络的神经末梢升格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南通在区域分工中的角色应重新定位,通过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努力建成国际性物流仓储中心北翼分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加工与贸易城市,面向国内国际大市场的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上海等大都市的后花园。南通区位优势必须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此须调整发展思路,由自成体系转变为主动融合进入上海板块,为优势转化确立观念基地;调整发展思路,由偏重于GNP的增长转变为切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优势转化提供生态及技术基础;调整产业结构,由原有 的支柱产业转向发展特色支柱产业,为优势转化提供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5.
南通市地处沿海发达地区,其非农乡镇企业的发展水平落后于苏南、领先于苏北,在江苏处于中游,在沿海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市非农乡镇企业以乡镇工业为主体(96年乡镇工业企业数占非农乡镇企业总数的75.9%),96年乡镇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市农村工农业总产值的77.73%和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51.45%,因而非农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乃至全市经济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非农乡镇企业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市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认真分析评估非农乡镇企业的素质状况,有助于我们研订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方针政策,也可为其他类似地区的非农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鉴于此,我们以该市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为基本依据,作出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6.
由于具备准移民城市的人口结构、准移民城市的经济结构、准移民城市的社会状态、准移民城市的文化氛围,苏州已成为典型的准移民城市。在准移民城市的社会条件下,传统的社会管理理念渐显僵化,需要更新;新苏州人服务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需要突破;新苏州人服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需要升级,以尽快形成新苏州人平衡型服务管理新模式。为此,必须明确追求公平平衡、促进和谐融合的社会建设理念,积极推进平衡型服务管理体制构建,积极稳妥加快平衡型服务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平衡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平衡型民主参与模式实验,努力发展融合型新苏州文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劳动力绝对数量庞大、隐性失业严重,行业分布失衡、一产占比畸高,就业充足率较低。通过在农业内部行业间流动、向本地二三产业流动、向国外流动,可多渠道吸纳、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因而加速农村劳动力流动是提高就业充足率的有效途径。由于存在农村劳动力流动意愿增强等一系列有利条件,加速农村劳动力流动具有充分的可行性。为此,应通过进一步调整完善政策、降低农村劳动力流动成本等措施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8.
南通已初步积累起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经验,发展循环经济有着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南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将其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战略,要探索多层面、全方位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途径,要出台支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构建有效保障循环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志之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性选择。正确领会统筹人与自  相似文献   
10.
生态资源培育维护业是一个即将崛起的朝阳产业 ,是修复、维护和培育生态资源 ,促进地球村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基础性产业。生态资源培育维护业由物种业和生态环境资源业两大二级产业构成 ,具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效益的广泛性与持续性、外部经济性以及全球性等特征 ;生态资源培育维护业在经济发展层面、社会发展层面和地球文明发展层面分别起着基础作用、保证作用和纽带作用 ;生态资源培育维护业的基本功能是通过物种保护与繁育及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维护 ,为促进和发展生物的多样性提供有利的生态条件。应运而生的生态资源培育维护业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有关部门要为之制定规划 ,配套政策 ,积极扶持 ,推广经验 ,促使其早日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