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科学研究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通过建立各种形式的组织间关系来促进主体创新长期以来都是创新研究的热点和政策重点。然而,当前公立科研机构与企业等外部组织之间建立的合作关系大多流于形式,难以从合作中获取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对双方创新的贡献十分有限,组织之间信任的缺失可能是阻碍双方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尝试从社会逻辑出发,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将信任水平、合作关系及公立科研机构创新行为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建构理论模型,探讨信任在不同类型合作关系与公立科研机构创新行为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组织之间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公立科研机构的创新行为;契约关系对公立科研机构创新行为的影响不显著,但能力信任对二者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人际关系对公立科研机构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能力信任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却不显著,并且呈负向关系。最后,文章提出了促进公立科研机构创新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于贵芳  温珂 《科学学研究》2020,38(5):895-903
将行为洞察引入公共政策制定正越来越成为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组织行为研究成为创新政策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基于文献计量和文本分析,文章分析归纳出了组织行为研究的五个主要理论观点,分别是:社会交换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组织支持感知理论、变革型领导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等,并对五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核心观点和演进作了简要介绍。概括来看,五个观点纷纷将研究问题聚焦在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并且,都对文化、信任、认同等要素给予了足够重视。最后,文章探讨了将组织行为洞察引入我国区域创新政策制定的现实需求和可能性前沿。  相似文献   
3.
当前,东北振兴亟待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但我国东北地区科研机构的大量科研成果并没有在东北本地转化。文章以中国科学院为例,在总结东北地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成效的基础上,从主体和环境角度,对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虽然东北地区创新资源匮乏、中介机构能力较弱、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不强等因素在短期内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但全球经济发展长波也为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创造了新空间,并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