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东师范大学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优化队伍建设环境;科学设岗,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面向社会广纳贤才,构筑自主创新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2.
采用两种方法分析了上海市2001—2009年城市供水的脆弱性,结果呈现出相似的变化特点。分析发现,在影响上海城市供水脆弱性的变化方面,经济发展(即GDP)的贡献大于人口。据上海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若维持2009年日供水能力不变,则2020年满足安全阈限范围10%~15%要求需增加供水量2.31~4.23亿m3;若考虑青草沙水库供水能力(719万m3/d),则2020年上海市供水仍远高于安全阈限范围。最后提出进一步改进城市供水脆弱性估算及风险分析需要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俞立中 《上海教育》2014,(34):62-62
作者哈瑞·刘易斯在该书中文版序言中写了这么一段话:“本书的宗旨是回顾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历史,并展望其未来前景。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超越了学科的专业技能。通识教育旨在利用大学生的可塑性,鼓励年轻人认识自我,并发现自己的生活道路。通识教育的任务还在于提醒学生:自己应对社会知恩图报,应该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人类谋福利,而不仅仅追求自身的经济富足。”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速度很快。浦东的对外开放为上海的城市发展和产业调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上海的人均 GDP 从1994年的1972美元发展到2003年的6259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城市更新和发展的规模和层次是上海开埠15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城市化面积不断扩大,大量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的轮廓线。在上海城市发展正经历的快速的、根本性的变化之中,也出现了不协调的因素,这就是上海在持续发展中正面临着人口、资源与环境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俞立中 《上海教育》2010,(13):11-11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举行2010届学生毕业典礼,大家心中充满喜悦、充满希望。首先,我衷心祝贺每一位毕业生,你们以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一把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我也衷心感谢每一位同学,是你们倾注的青春和热忱为华东师范大学增添了活力和色彩。同学们,想想刚走过的这段路程,你们人生中的美好青春时光正是和华东师大事业的蓬勃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所全国重点大学,特别是作为一所重点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立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的意识,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以卓越的成就,担当起历史赋予的崇高使命,担当起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在制订学校规划纲要过程中,我们反复强调要从学校实际出发,着眼于服务国家和上海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坚决贯彻国家和上海《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教师教育和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格局中,无论财政收入、货物进出口总量,还是实际使用外资的直接投资,长三角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特殊的重要性。特别是该区域的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它占了全国百强县的48%(2005年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2010年1月22日下午,上海市高教学会第五届大学校长沙龙在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召开,与会者围绕高等教育普及化与大学责任主题,畅所欲言。本刊在此呈现部分代表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未来十年应形成适应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在未来十年的改革中应当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适应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初阶段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重大实践活动的起始阶段都是如此。但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广泛的议论,也激发了人们冷静的思索。因此,这十年的历程是一个不断思索、勇于实践的过程,使得人们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学科课程有了许多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关于高较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要素。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需要从实施人才计划、改革人事聘用制度、创新科研组织形式、营造创新文化氛围等方面着手,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激发教师的科研潜能,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