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5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王瑾  蔡演军  安芷生  刘娟 《资源科学》2013,35(6):1300-1309
利用遥感影像和多源地理信息提取峻河流域高寒灌丛,分析近30年来区域高寒灌丛分布面积的变化,并与峻河流域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年蒸发量以及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比值进行对比,探讨影响高寒灌丛面积变化的气候因子.研究结果表明:①峻河流域高寒灌丛面积在10年尺度上具有一定的波动性,1977年-1990年高寒灌丛的面积增加14.37km2,1990年-2000年高寒灌丛面积减少了12.61km2,2000年-2009年高寒灌丛面积又增加了8.53km2;②峻河流域高寒灌丛面积变化与该区域的温度和降水变化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但与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呈反相关;③峻河流域高寒灌丛面积变化与整个青海湖流域的干旱强度变化相关,干旱强度越大,高寒灌丛分布面积减小,反之,干旱强度减小,高寒灌丛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地球关键带与地表通量野外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黄土高原关键带站”)立足黄土高原,面向黄河中游,开展季风区地球关键带和地表通量的长期定位观测和数据积累,在科学上为世界地球关键带科学作出突出贡献,在服务国家需求上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黄土高原关键带站提出了黄土关键带形成演化的“季风控制论”,重建了地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查明了黄土关键带形成演化的气候背景;重建了过去500年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序列,揭示了黄土高原干旱、高温等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诱因及特点;系统开展了黄土高原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研究,揭示了黄土高原关键带土地利用格局与生态过程的作用机理,阐明了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形成与相互作用机制,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黄土高原关键带类型划分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框架;深入开展了黄土高原多尺度水土过程及其对重大生态工程的响应研究,阐明了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域过去60年径流输沙和水沙关系的时空尺度特征与驱动机制,揭示了土壤水分与区域气候、土壤和植被的相互关系,定量评估了黄土高原生物和工程治理措施的环境效应;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相似文献   
4.
作基础研究三个”坚持”:首先.要坚持“宁静致远”和”好奇”的心态。其次.要坚持瞄准人类需求大方向。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类生存环境。科技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地球环境研究.以优秀的成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并进一步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再次.坚持建设高水平的年轻研究团队。  相似文献   
5.
地球科学的理论体系及发展与社会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当今科技的发展与结合长期科研的实践,对地球科学的理论体系与发展前沿做出了新的思考和新的探索和新的阐述,对社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环境进行了思虑性分析和前瞻性诠述和公平性释疑,并用地球科学系统理论研发应对全球变化的措施及途经,最终促进地球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当前的自然环境是长期历史演变的结果。距今约 80 0万— 90 0万年前 ,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 ,我国西北干旱化和东部季风气候开始出现。距今约 36 0万—2 6 0万年 ,青藏高原加速隆起 ,奠定了我国西部干旱区和东部现代季风气候的基本格局。地质和生物记录的研究表明 ,我国西北干旱化虽有加剧的趋势 ,但在千年、百年乃至十年尺度上 ,存在着频繁的干湿气候波动。工业革命以来 ,大气中CO2 和其它稀有气体浓度的增加所引发的全球变暖趋势 ,有可能导致我国西北干旱区蒸发加大 ,湿度减小 ,沙尘暴频繁发生。西北干旱的背景和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