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6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2.
欧盟2010年出台了《欧洲终身学习评价指标EILI——让终身学习切实可行》,第一次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评价指标,从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和学会做人等四个方面来综合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终身学习的开展情况,以便明确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目标和方向。学会学习主要评价年轻人在正规教育系统中的学习;学会做事主要是评价成人在职期间,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学习渠道,获得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与人相处主要评价社会个体的性格和态度;学会做人主要评价自我导向的学习和个人对学习的投资和投入。欧盟终身学习评价指标虽然首次提出了具体和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并且对欧洲国家实施了评测,但该指标仍仅仅提供了大致的框架,具体的细节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微机型保护装置逐渐成熟,其在煤矿上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本文阐述了微机型变压器保护装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唐山市公交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网络模型。在L空间和P空间分别研究唐山市公交系统静态网络性质,包括网络的聚类系数、平均路径长度和度分布。结果表明,唐山市的公交网络具有较大的聚类系数、较小的平均路径长度和指数形式的度分布,具有典型的小世界网络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主要载体。在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建设"智慧型"校园,不断推进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育信息化进程,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数字校园的缘起、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智慧校园的五个基本特征和定义,认为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高端形态,是数字校园发展的理想追求。文章最后提出了支撑智慧校园建设的五种关键技术,即学习情景识别与环境感知技术、校园移动互联技术、社会网络技术、学习分析技术、数字资源的组织和共享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作为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线下和线上生活,以及思维方式等都受网络影响,悄然发生着变化。本文对比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生活调查CLoS(Cyber Lifestyle of Student)2012和CLoS2013年得出,学生上网地点越来越多元化,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学生上网的主要途径,在学校上网的时间明显增加。部分学生的睡眠时间严重偏低,课前预习习惯成恶化趋势,家庭作业普遍偏多,课堂教学与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之间的鸿沟成扩大趋势。对课外补习班的喜欢程度有所降低,更多集中在学科成绩提升的补习上。学生网络素养相对去年有所好转,过度使用网络的比例与去年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科技竞赛有利于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实践型和研发型人才。本文以科技竞赛为依托,对参赛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作为外商对华投资的一种新趋势,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已开始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并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契机。跨国并购在吸引外资、引进国外的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解决国有企业的现实困难、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习环境的构建是实现学与教方式变革的基础。本文首先从社会信息化对学习环境变革的诉求出发,提出了智慧学习环境的概念,并指出智慧学习环境是数字学习环境的高端形态,其目的是促进学习者轻松的、投入的和有效的学习;然后,分析了普通学习环境与智慧学习环境在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社群、教学社群、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等六个方面的明显差异,提出了智慧学习环境的系统模型和TRACE3功能模型;其次,从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三个方面综述了当今技术发展对智慧学习环境建设的支持;最后,描述了五种典型智慧学习环境应具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开放学习与开放教育是信息时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流发展方向。开放学习理念的产生、发展与技术发展以及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从学习者角度看,开放学习是技术促进学习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信息化学习是开放学习的典型特征。早期的远程教育和校园教育各有其教育与学习质量保障体系,但是遵循开放学习理念的教学过程将颠覆传统课堂教学过程,单纯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活动单元或任务组织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因此,基于开放学习的"技术促进学习"特性,探讨影响开放学习质量的要素并建立质量框架,是当前网络与远程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难点问题。从质量保障的相关因素来看,课程设置、资源开发、学习能力、学习支持、生源质量、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基础设施、学习氛围、实践条件、教师队伍和教学研究是影响开放学习的12个质量要素。这些质量要素按照开放学习系统的组成要素与发展水平,可以形成四个部分(环境与设施、学习与支持、教学与资源、教师与课程)和三个层次(业务基础层、教学支撑层、持续发展层)组成的开放学习系统质量框架。基于该质量框架,我国开放大学建设可以从加强学科建设、健全教学环节、共享优质资源、优化学习环境、提升学习能力和建设学分银行6个方面提升开放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