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134篇
科学研究   35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25年   2篇
  1924年   3篇
  1923年   7篇
  19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文本检索技术及其对图书馆未来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介绍超文本概念、结构、特点及发展;超文本检索与传统检索技术的比较和超文本对未来图书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主要论述了目前图书馆资料共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主要从我国图书馆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网上中信息匮乏两方面加以说明,可行性主要从三方面论述1.网络的发展已为图书馆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2.我们已经作了大量的基础工作,还要继续努力;3.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图书馆事业。本通过多方面论述和引用一些统计数字来强有力的说明图书馆资源共享,时机已经成熟,而且刻不容媛。  相似文献   
3.
涵化研究的两个十年(上)--一个总体评估和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文章提供了关于涵化研究的理论回顾和元分析。作者考察了缘起于乔治·格伯纳及其同僚的有关涵化分析的根源 ,并回顾了发端于 1970年代以来的涵化分析研究的进展。文章还回顾了这些年来关于该理论的批评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批判性评价及有针对性的答复。在上述基础上 ,作者从 2 0年来涵化研究的实证结果中提出了一个元分析。该分析显示 :所谓涵化效果的平均值仅有 0 9。大多数 (但并非所有 )文献中报道的各种各样的涵化结果均可以归因于仅仅是样本使用上的错误。然而 ,尽管作者检验了假设的调节变量的多样性 ,他们还是没有发现明确的调节变量。分析指出 ,只有当从一个元分析的角度透视那些关于涵化结果的资料时 ,许多理论上的争议才会淡出视野。  相似文献   
4.
浅谈图书馆的文献传递业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文献传递的概念及发展过程、目前的文献传递的服务模式、文献传递业务的流程、近几年国内外文献传递的发展情况、最近几年文献传递的发展走势(例举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大英图书馆),最后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未来文献传递业务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白小易  王筠 《视听界》2006,(4):26-27
上世纪末,随着各省主频道上星、省级无线台和有线台合并以及部分省级广播电视成立集团,省会城市电视台以往与省级电视台势均力敌的态势终于被打破,省会台在与省台的竞争中逐渐居于下风。南京电视台教科频道这几年做了“节目资源多重利用”的探索,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目前城市台普遍存在的窘迫状况,频道经营取得了较好成绩。“节目资源多重利用”这种低成本策略,不失为城市台走出困境的一种有效策略。一面对新的竞争形势,一般省会台通常采取的应对策略是,关停一些自办节目,采用外购节目以降低成本。这一“收缩”策略在初期尚可奏效。然而,…  相似文献   
6.
袁志红  周为筠 《今传媒》2006,(8X):10-11
广播电台热线栏目的发展大致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到1996年,“热线”作为一档双向交流、人际互动的舆论监督栏目,成为电台参与媒体竞争的一大优势。“热线”这一节目形式起源于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1986年底珠江经济台开创“主持人——直播”模式,此后“直播”被视为中国广播争取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1990年6月,深圳电台在全国率先推出新闻时政类热线节目“深圳事大家议”,广播电台新闻时政节目开始纷纷引进“热线”。1992年10月28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设立了“东方传呼”栏目,1993年2月10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990听众热线”节目开播。“热线”开始的时候是录播:首先把所有听众来电录音,然后进行筛选,选出有报道价值的题目派记进行深入采访,再进行编辑合成在节目中播出,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但是也有例外,如南宁广播电台自1991年开设的“投诉热线”节目就是直播形式。第二阶段,从1997年至今,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行风热线”与行政执法机关形成联动机制,成为政府抓明。  相似文献   
7.
《传承者》作为一个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真人秀,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上,以青年受众为重点,实现有效传播、动态传播、真实传播.其传播策略对文化传播类真人秀具有借鉴意义,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电视媒介传承文化遗产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想要问咱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在哪里?咱会说不在天涯,也不是海角,就是近在咫尺的女生宿舍;想要问咱除了伊拉克、阿富汗,还有哪些地方不敢去?咱会说女生宿舍;要问我四年大学,校园哪里没去过?我也会悲愤地告诉你:女生宿舍!  相似文献   
9.
陶陶  楚翰 《培训与研究》2001,18(4):5-10
在文学艺术意境的接受过程中,主体之美感的产生原因是丰富多样的,复杂的;而接受美感的产生,既来自艺术意境本身物化形态的触发,形成接受再造的依据,又来自接受主体的召唤结构、美感差异以及审美关系的潜藏的变量因素。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现有教学体制下,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所有教学活动应符合课程目标,通过网络通讯功能及虚拟功能等营造学习有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某一综合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许多其它学科的知识。例如:上课时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类别,告诉学生可用什么方法找到这些相关资料以及这些资料有什么用,激发学生寻找资源的动机和热情,让学生有主动寻找资源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会学生的是搜集材料的价值观点,以任务为驱动,以目标作为寻找资源的目的和策略。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技术不足以收集资源时,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新技术,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地指导和帮助。由于学科本身性质不同,信息技术对各门学科本身,对各学科教学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需要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