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李小永  赵振斌  李佳乐  张熠 《资源科学》2021,43(5):1051-1064
从空间角度揭示旅游化的演变过程和特征可为深刻理解社区现象或问题提供参考。本文选取肇兴侗寨为案例地,通过2013年、2018年2次实地调查,采用参与式制图和半结构访谈获取一手数据,运用景观价值理论和质性空间分析方法,通过居民视角的景观价值变化探索社区旅游化在空间上的演变过程与特征。研究发现:①肇兴侗寨社区旅游化的过程包括社区生活功能主导、社区生活功能与旅游功能趋衡两个阶段。旅游化使得社区空间的观赏性和商业性增强,对居民生活的服务性和社会支持功能有所减弱;②社区旅游化表现出非均衡性的空间特征,标志性景观的旅游化程度高,旅游发展重点区域从鼓楼转变为侗族大歌演艺中心;③居民视角的旅游化过程是一个社区生活不断为旅游发展让步,旅游功能空间演变为强势空间,而社区生活功能空间逐渐变为边缘空间甚至消失的过程。居民视角社区旅游化的空间演变研究为全面深入认识旅游化现象提供来自社区内部的观点,为社区变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艳  赵振斌 《资源科学》2016,38(7):1287-1296
文章以郎木寺为调研区域,采用相片引导的半结构化访谈方式获取调查数据。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10.0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依据特征将地方划分为11种类目,并构建8大类及39小类地方意义类目。研究结果显示:自然景点、佛教寺院、丧葬地点、清真寺、食宿地点和村子家乡是受访者认为最重要的地方;“地方特色”、“精神性”、“群体联系”及“情感与体验”构成了受访者地方意义的主体;不同人群对郎木寺地方意义的表征各有侧重,显示出了明显的差异性:当地居民(藏族与回族)依靠宗教和社区生活形成地方感,而外来者(游客与经营者)则主要依靠原生态文化和生计形成地方感;以游客为代表的外来者和以藏族居民为代表的当地居民对地方意义的表征存在竞争关系,这种地方意义的竞争反映了不同人群关于地方权力的博弈,成为郎木寺地方身份变化的动力,也为认识当地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复杂社会现象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3.
4.
地图是区域空间静态、动态信息的传输工具、存储形式和表达形式。区域地理学研究区域景观的空间分布与过程,需要对大量的空间数据进行处理。景观制图无疑成为区域地理研究中的重要手段。随着遥感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空间数据处理技术不断得到提高。3S 技术支持下的景观制图与空间数据分析已成为现代区域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进一步发展的支柱。一、区域地理景观制图的类型及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