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传统中的“公民不服从”是一种综合了道德、法律和宗教(或说精神信仰)三方面的一种行为或运动,至少从实践的角度看是这样,尤其是从其成功了的实践看是这样。我想我们下面可以按照由显到隐的次序,分别地从这三个方面来观察一下这一运动。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常按惯性生活,对我们内心可能赞成什么样的道德原则,以及面临某种道德困境时会怎样选择,是并不怎么留意的.以下是一个虚拟的道德选择的例证,也许可以刺激我们的思考,帮助我们发现自己进行道德判断的一些根据.  相似文献   
3.
人们有时受到别人的排挤和欺凌而又感到孤立无援,也许会愤愤不平地觉得:“这世上好人太少。”但他可能那时正好是置身于名利场呢,那是一个热闹的地方,也是一个倾轧和是非之地。而如果他仔细地观察周围,也许就会发现,其实好人还是很多,就在他的身边,甚至就是他的亲友,只不过他们很安静。当他尽力竞争和拼搏的时候,他们也许就在旁边默默地注视着他。他们也许没有耀眼的才华,也许没有宏大的志愿,但是却总在默默地耕耘。他们很多是默默的、无名的普通人,只有当他失意的时候,他才会注意到他们。就像罗曼·罗兰笔下的克里斯朵夫,当他心灵受伤的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的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越来越明显地自然分流了,但在这些潮流中,有一个多数、主导的趋势还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对经济和物质利益的欲望。而且这种趋势日趋强劲,有一种不断扩大、不断加速的趋势,它几乎要把一切东西都变成商品,要给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产品都定出交换的价格。  相似文献   
5.
做人必须要时时调理自己,求心志清明,思想有条理。如果大家能照此去行,简直是一生受用不尽;如果不能够注意这话,就是自暴自弃,就是自己不要自己。  相似文献   
6.
吉辛说有一些值得为之早起而读它的书,这样的书帮助我们忘却周围随处都有的无聊或恶意的闲谈.并且教我们对“有这样好的人在其中的”世界寓予希望。《甘地自传》于我无疑就是这样一本书。并且。照孟子所言。人在夜里荡涤白日所为后静息下来的心灵,以及他在天刚亮时所接触到的平旦之气都是清明的。那么,以一种清明如洗的心境去读一本书,不啻也是给这本书一种它应得的尊敬。反过来.这本书又助一个人开始新的一天.使他的清明之气也许在整个白昼的纷扰喧嚣中不会丧失太多。所以,甘地每日必早起赤足诵读《薄伽梵歌》,这种简单的日课其实极含深意。《甘地自传》的风格朴素无华,这使我想到,如果作者到了毫不考虑文字、风格的时候,一定是他感觉最接近真理的时候。这时候他只是努力想把这真理说出来,使这真理象对他呈现一样对我们呈现。我读托尔斯泰的《复活》时也有这种感觉,这位老人好象只是在说:“人啊,我爱你们,你们怎么竟会不明白如此简单明了的真理呢?”  相似文献   
7.
蚂蚁寓言     
《红与黑》的结尾,于连被判死刑后想到:“啊,十九世纪啊……一个猎人向树林里放了一枪,他的牺性品落下来,他奔过去提它,他的靴子撞在一个蚂蚁窝上,毁坏了蚂蚁的巢穴,而蚂蚁和它们的卵就向四面飞开去……这一窝蚂蚁中顶顶聪明的哲学家也绝不能理解这个巨大而可怕的黑的东西,这双猎人的靴子是什么。它突如其来地冲进了它们的巢穴,还伴随着一声可怕的轰响,和一束红色的火光……”现在我  相似文献   
8.
五位学者从伦理之维对2020年全球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原因与应对方法进行了思考。何怀宏重申了他所提出的“新三纲”中“生为物纲”与“民为政纲”的重要性,呼吁人以一种“道德代理人”的身份,让自然万物各得其所,政治秩序要以保障人民的安全与福祉作为根本价值和规范。付长珍倡导以仁爱为核心理念的天人共同体的儒家伦理,主张伦理回归身体生命的这一根本。郭淑新认为,灾疫发生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敬畏之心的淡漠,希望人们用“敬畏伦理”约束自己,防范大自然对人类的训诫和惩罚。戴兆国认为,人类需要改变“主道”伦理的思维模式,而采用“客道”伦理的新思维方法,以客人自居,来检视自己的行为。刘乐恒把疫情的爆发归结为“卫生”和“公共”两方面问题的交合,主张推进传统伦理与日常理性和公共理性的协调与兼融。  相似文献   
9.
“伦理学是什么?”当这个问题出现在我们心里时,我们不妨再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出现在我心里,我为什么会关注伦理学?这样一种向更深层次的追问也是很接近于种哲学反省的方式的。  相似文献   
10.
道德之维     
☆忠实于自己,然后才能忠实于别人。然而,最大的困难也就在这里。要防止那些对人说出的谎言,首先要防止在自己思想中潜行的谎言,而这难乎其难。于是,我们又不妨从忠实于别人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