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体育   2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一种以慢性肝脏损伤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全球最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NAFLD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为6%~3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我国医药卫生系统及居民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负担。NAFLD的发病机制复杂,其中肠道菌群失调就是诱导NAFLD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运动作为治疗NAFLD的非药物手段,可能通过介导胆汁酸、丁酸盐和乙醇等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起到防治NAFLD的作用,但其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本文通过查询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和WHO等官网与数据库的文献,对肠道菌群与NAFLD的关系、运动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肠道菌群在运动防治NAFLD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梳理,以期为NAFL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正>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功能和运动素质,除受先天遗传的影响外,后天的体育锻炼、生活环境、营养水平、学习负荷对其均有影响。在1995~2005年的10年间,我国城乡中小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素质下降,下降幅度最大为耐力素质[1]。2005年之后,我国政府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施加干预,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与能力,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3.
戈莎 《天津教育》2006,(12):48-49
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始终处于运动状态。从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概括以及批评性评论等方法来实现的,这就需要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以保证发展学生的敏锐的思维、良好的记忆及丰富的想象,这些都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所必需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有很多,例如恐惧心理、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妒忌心理、冲动心理、排斥心理、自制力差以及心理承受力差等。因此,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认识的积极性指向自我运动与心理各种能力的提高上,是体育教学中心理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教学,可通过以下途径。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心理氛围是优化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的“软环境”,是时刻伴随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背景。任何教学活动都是由师生双方配合完成的,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地方在于其更需要学生的参与。从学生心理的角度出发,如果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气氛,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掌握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如果体育教师对于教学工作充满热情,采用幽默、艺术的语言,就能营造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